北京最大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早先曾听说蕉江乡太白地村委黄泥桥村有红军岩,曾有红军在其中躲藏,并有村民偶然发现,并为他们送饭等等,这对于要挖掘红军故事的我等而言,如何能不生出一番一探究竟的冲动来!年5月间,要去该村采访失散红军大老钟的故事,这自然也是采访内容之一,因为大老钟正是在红军岩中躲藏过的失散红军之一。乡村干部的前期工作卓有成效,当我们一行进到该村时,早有热心村民等候陪同。那村民五十出头的样子,说他读村小时曾跟随老师在清明时节到红军岩祭拜,说那里面当年有红军藏身并且有红军伤兵牺牲于此。于是我们一行怀着肃穆并且有些许小期待的心情跟随前往。在向村后西南方向行进之中,一路穿沟过坎,愈往前行,路愈加不明显,有那么几处,乃是穿林越荆而过,已然没了路径,行进约摸二、三里许,过小丘乱岗数丛,方来到一处小岗前。村民说,到了!

此处山洞,相当隐蔽,若不经意,实难发现。山岩之下,长满灌木竹丛,洞口则在地面以下,深处黝黑,轻易未敢探究,方入处高敞可两米许,地不甚阔且势往内里斜行,山间小盆地之雨水经往洞内泄行,洞内淤塞而不宽敞,此为现状,却不知八十余年前是何等情形?但若以黄泥桥当年稀疏散落之数户人家,又山深林密,则此处潜藏人迹,绝难被发现,当年失散红军若隐藏此洞,不失为上佳之选。

有此发现,心中不免有点小激动,心想村中有失散红军留居,村后又有曾经躲藏红军的红军岩,这红军故事写来,能不生动?

回到村中,偶遇前村干唐某,说及此事,则说绝不可能,仿佛给我等的满腔热情泼来一瓢冷水。他说村中所居失散红军大老钟是从安和一路做裁缝到太白地搭蓬安身,然后再招亲到黄泥桥定居的,他生前从来就没说过曾在村后岩洞躲藏的事情。

未几,联系上失散红军大老钟继子唐光富,唐光富现年76岁,生于年。他说自己3岁没了父亲,母亲叫陈长玉,继父是在父亲死后第二年也就是年从太白地招亲来村的,并说继父原名钟贵权,招亲后改名唐时全,又说继父是罗炳辉部队的战士,当年是从灌阳行军过来因脚趾溃烂而掉队失散的。他对继父的情况了解无多,随后告知我们他有个妹妹叫唐光玉,是大老钟的亲生女儿,嫁在太白地村,说她对父亲的情况了解得要多一些。

红34师文塘之战纪念碑

在对唐光玉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大老钟名叫钟贵权,江西赣州于都县新璧村人,大老钟是他做裁缝时间久了这一带乡亲给他的称呼,也是与另一名裁缝小老钟的对应称呼。在说到父亲当年掉队失散的原因时,唐光玉说父亲大腿上还有枪伤,是受伤并脚趾溃烂而掉队失散的。并说父亲当年躲藏地是在安和附近一个叫香炉塘地方的小山洞里,当时与他一同躲藏在洞中的失散红军小战士一共有十一名,由于担心被国民党武装以及地方民团发现并追杀围剿,所以他们躲着不敢轻举妄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许大为采访唐光玉

后来被附近新屋场一位好心村民发现并为他们送饭送粥数日,待到难以为继时,该村民以会手艺为由带出其中四人出外谋生,分别是裁缝、木匠、篾匠三种手艺,大老钟及与他同姓而不同籍的小老钟是以裁缝手艺被带出的,其实当时小老钟并不会裁缝,是大老钟说保准会教会他这门手艺后,才一同被带出的。

至于其他七名红军小战士,有说法是他们都饿毙洞中了,但此事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但以手艺被带出谋生的四人至少有三人可以追踪,除大老钟招亲黄泥桥而外,小老钟后来跟随大老钟学会了裁缝,再后是进入安和不远的沙田村给一廖姓人家做儿子,改名廖进财,后来也成了家,大小老钟两家还相互走动直至分别去世。以篾匠手艺被带出的小红军姓名籍贯不详,后招亲至太白地下村,改名左安财,生一女名左满姑,出嫁在安和水架桥村。左安财以篾匠手艺谋生,生前所织斗笠称为“红军帽”,在太白地周围声名颇著。

香炉塘,它是安和镇政府驻地鳌鱼洲石山靠近建江这一带的一个小地名,此一带早年是一个小寺观,山崖底部则有凹进去的洞窟。起初,我们以为这就是红军当年的藏身之所红军岩了。后来去现场作了一番考察,又访问周围上了年纪的老者,得知早年间香炉塘前方流淌着建江的一支分流,从寺观前方转向流入建江,从寺观中往外看,是宽阔的水面以及远处更宽阔的田野,从远处看寺观,则寺观建筑一目了然,并不利于人迹隐藏。那么当年这十一名红军当藏身何处呢?

其实离安和不远的聚贤村就有许多天然岩洞,其幽深而利于潜藏。问题在于红二代唐光玉言之凿凿她父亲当年的藏身之地叫香炉塘,并说就在现在的安和镇政府旁边,而在聚贤,则绝无叫香炉塘的山岩。

如此,则红军岩当在何处呢?

有安和镇政府干部名唐宗富者,其对地方文史有所爱好,对此事颇为上心,他利用休息时间遍行石山各处,最后发现在安和粮所后面有被围墙隐蔽的岩洞,虽然因为围墙的隔阻以及年深岁久山水的冲刷淤积难窥旧貌,但此处岩洞靠近香炉塘,同处于石山之下,香炉塘作为寺观所在小块地域之称,原本难于划界,称此处为香炉塘,似乎亦无不可。访问村中长者,则说岩前不远当年为大地主蒋伯文的柚子园,岩前则林木丛生,如此则岩幽林密,易于藏身。于是认此岩为红军岩。而恰恰,大老钟当年以裁缝身份进入伯文府第,为府上姨太太们缝制华服,离他之前的藏身之处,不过数百米之遥,也可算得上是奇事一桩!

(唐运勇)

灌阳县三代人守护红色文物石碾的故事,一人差点受害!

走进桂北全州正在建设的4A级景区大碧头观光记

红34师牺牲了一位高级军官,他留下一个公文箱,让我们去看看!

全州县第一个带领全体党员重走长征路的社区:全州镇北门社区

失散在全州的红七军小红军,主动掩埋脚山牺牲的红军战友,真感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