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也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迹和激动人心的感人故事。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大江网地市中心联合11设区市分站,通过采访党员干部,走访党史办、史志办等单位,挖掘各设区市当地的党史故事,让大家再次感受那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并从一个个小故事的涓涓细流中汲取奋斗的磅礴伟力,把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
南昌
起义断不能拖延——周恩来果断决策举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4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负责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
年7月27日,周恩来临危受命,从武汉经九江到达南昌,进行紧张的起义准备工作。当天下午,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决定,分析当时南昌的政治形势,研究起义的各项问题,决定把原定7月28日晚举行的起义推迟到30日晚。
就在起义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的张国焘从九江接连发来两封急电说: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他到再决定。7月30日上午,张国焘到达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张国秦以共产国际的电报为由,主张极力拉拢张发奎,起义须得到张的同意,否则不可动。一场舌战在张国秦与前委成员之间展开。前委成员对张国焘拖延起义的态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周恩来指出:“暴动断不能拖延更不可停止。张发奎已深受汪精卫的影响,绝不会同意我们的行动,在客观上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地位,再不能依赖张发奎了。”周恩来果断有力的辩驳,得到了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谭平山等与会人员的坚决支持。但张国焘并不甘心,又以自己“代表中央意见”为由,一味阻止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意见。一向沉着稳重的周恩来,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拍案而起,坚定地指出:“中央委派我当前委书记,是要我领导和组织这次起义,争取它的顺利成功,而绝不是取消这次起义!中央既然没有取消前委,我作为书记,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坚决把这次起义领导好。”并对着张国秦说:“如果你硬要强制主张,我就准备立即返回武汉向中央报告了。”争辩一直到深夜,这样7月30日晚举行起义的计划只好推迟。
7月31日晨,周恩来继续主持前委紧急会议。此时,传来消息:张发奎8月1日要到南昌来。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不得不同意举行起义。前委最后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武装起义。但后来由于参加起义的第二十军一赵姓副营长投敌告密。危急关头,周恩来又立即与前敌成员商量,果断决定将起义时间由8月1日凌晨4时提前至2时。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决策如期举行起义的艰难过程中,周恩来以他卓越的才能、超人的胆识、坚决果断,一锤定音,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我党历史和我军创建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根据南昌市史志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抚州
朱德身先士卒追敌军
年1月8日下午1时许,刚从金溪战役崇岭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国民党将领吴奇伟为挽回败局,从金溪浒湾增兵两个团,在长岗埠、枣树一带汇合溃兵,凭借大仙岭的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反击红军。
红军总司令部将部队分成四路,决定乘胜向大仙岭守敌进攻,下午3时,红军发起总攻,敌军虽有增援部队赶到,但红军预备队也投入战斗,阻击敌增援部队。激战一小时后,敌军支撑不住,全线溃退。在一片嘹亮的冲锋号声中,红军指战员们越战越勇,加速追击。
就在这时,空中传来“嗡嗡”的怪声,三架国民党军飞机从红军头顶上掠过。那时,红军对付敌机的办法不多,只有就地卧倒隐蔽。敌机一会儿朝着公路“哒哒哒”地扫射,一会儿俯冲,不断在红军头顶上盘旋。溃退的敌军眼看就要摆脱红军的追击,红军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敌人越跑越远,心中十分焦急。
突然,有个人从后面赶上来,尽管敌机在他头顶上方不断扫射,他却毫不躲闪,挥手向卧倒的红军战士喊道:“同志们快追呀!只要我们和敌人混在一起,飞机就干着急呀!快追啊!不能让敌人跑掉!”
大家定睛一看,发现这个不怕敌机扫射的人原来是朱德总司令。看到朱总司令不顾个人安危追击敌人,卧倒在地的红军战士都“嚯”的一声从地上跃起,跟着总司令向溃逃的敌人追去。霎时间,漫山遍野响彻着呐喊声:“快追啊!不要怕飞机啊!别让敌人跑掉啊!”
溃退的敌军被红军打得像一盘散沙,横不成行,纵不成列。有的像无头苍蝇,丢盔弃甲,拼命逃窜;有的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发抖,腿脚松软,根本就跑不动,干脆蹲在地上,举起双手向红军投降。
没过多久,红军指战员就追了上来。果然,敌机见到红军战士与自己人胶着在一起,怕误伤自己人,便停止射击,在空中盘旋一阵后,无奈地飞离战场。
敌机飞走后,敌军士兵更加惊恐害怕,抵抗的越来越少,投降的越来越多,红军战士则斗志昂扬,猛追几十里,一直追到抚州城郊千金陂附近才撤回。这一仗,红军大获全胜。(根据抚州市委党史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九江
勇于担当顾全大局——冯任
冯任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镇冯坊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改变苦难中国的命运,他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时年仅25岁。
年12月,当他看到南昌党支部领导被捕入狱,党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时,他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代理南昌团地委书记的重任,使党团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也因此受到正在南昌巡视工作的团中央特派员的称赞,决定由冯任正式担任南昌团地委书记。南昌团地委换届改选时,冯任又改任团地委组织部主任,仅半年时间,南昌团地委的工作大为改观。
年10月,冯任代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负责筹办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夜以继日地赶写省委工作报告和一系列决议草案。大会召开时,他担任大会主持,并代表省委做工作报告。改选新省委时,冯任被选为候补常委。由于常委有名额空缺,会议决定在中央派的人未到之前由冯任“暂替”。就这样,冯任暂时成为没有工作职务的省委常委,在党内实属少见。新的省委健全后,他自请退出省委常委,到吉安任赣西特委书记。仅半年时间,他就开创了赣西工作的新局面。
年初,为恢复被严重破坏的中共湖北省委,受中央委派,冯任到中共湖北省委任常委兼宣传部长。4月初,湖北省委书记被捕牺牲,他受命代理省委书记。为了表达对烈士的哀悼,激励大家的斗志,他起草通告,号召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学习烈士的献身精神,努力奋斗,完成烈士的遗愿。4月中旬,中共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6月初,省总工会纠察部长被捕叛变。6月16日,冯任去省总工会布置工作,不幸被捕。入狱后,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冯任始终坚贞不屈。7月10日,冯任在武汉英勇就义,年仅25岁。(根据九江市史志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赣州
保护革命火种——陈伟勋长眠于会昌天门嶂山
中央红军长征后,年11月在于都小溪建立了中共寻安会县委和县苏埃政府,陈伟勋任县委书记,杨海如任县苏主席。同月,国民党粤军集结了3个团的兵力围攻安远城。战斗打得非常艰苦,杨海如身负重伤。在这紧急关头,陈伟勋身兼两职,沉着指挥部队,声东击西,率余部多人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辗转于安远、寻乌、会昌一带山区打游击。
年4月,陈伟勋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在会昌高排白竹塘与国民党粤军及寻安会“铲共团”遭遇。敌人抢占了有利山头——天门嶂,形成了包围圈。由于敌军火力封锁严密,欲要突围就非得夺取天门嶂这一制高点不可。但组织几次冲锋都未能夺下。形势万分危急!这时,陈伟勋当机立断,一面命令集中全部火力掩护,一面再次带领20多个战士冲向天门嶂。不幸的是,在前进途中,陈伟勋身中数弹倒下。寻安会少共县委书记王瑞金扶起他,急呼:“陈书记!您醒醒……”陈伟勋艰难地睁开眼睛说道:“瑞金,不要管我,要设法带部队冲出去,保护革命火种,革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说完,这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年轻指挥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29岁。
人物简介:陈伟勋(—),又名陈维勋,江西信丰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信丰县星村支部书记、信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信(丰)(南)康县委书记,中共粤赣省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寻(乌)安(远)会(昌)县委书记,赣南军区第三、二作战分区政治委员等职,年4月在会昌朱兰铺山区牺牲。(根据赣州市委党史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吉安
黄三年誓死护粮
年2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乌云笼罩着暮色沉沉的井冈山大井村上空,在村口长着水柳树的沙滩上,衣衫褴褛、遍体鳞伤的共产党、大井乡工农兵政府粮食委员黄三年,面对国民党湘军的枪口,泰然自若。他的目光深情地望向大井湾里后山的峡谷里,心里想到两个红军藏粮的地方安然无恙,坚毅的嘴唇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在敌营长的再次逼问无果后,枪声响了。黄三年栽倒在地,从他胸口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沙滩。这位为保护红军藏粮不惜献身的乡粮食委员,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对工农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粮食委员的工作和责任,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和特殊时间内,是极为重要的。从年10月下旬起,按照湘赣边界党的“二大”作出的“建立巩固的军事根据地”的决议,边界军民展开了从宁冈挑粮到大小五井,为坚持长期斗争储备粮食的活动。大井是重要的储粮之地,藏粮的任务就落到了该乡工农兵政府粮食委员黄三年的肩上。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王佐,派了4个干部来到大井,与王桥生、黄三年等人计议藏粮的工作。在敌情的严重的形势下,藏粮之事是绝对保密的。从11月上旬起,黄三年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藏粮上面,白天由他妻子朱青莲带领十几个妇女在村里砻谷,到了晚上由赤卫队员点着火把,将糙米运到山上,用油布把米包好,放在事先挖好的大坑里,上面回填泥土石块掩藏好。黄三年带着乡赤卫队在大井湾里后面的山上,用这种办法埋藏了数百担糙米。
年1月30日,进攻井冈山的敌军收买痞农带路,在斜源的滚子坳抓住藤条荡过悬崖,翻越洪水岗,插到金狮面的龙潭大峡谷,再上到小井,从背后袭夺了黄洋界哨口,导致其余各哨口的失守……随红五军第12大队在桐木岭哨口抗击湘敌的大井乡赤卫队,在2月1日上午10时从阵地上撤下来,被告知红五军撤向赣南,各地方武装退到山里坚持斗争。乡主席王桥生召集邹福生、黄三年几人经过计议,决定暂时解散乡赤卫队,人们赶紧回去带着家人进山隐藏,因为敌人占据大小五井后一定会在山上进行搜索。
黄三年回到湾里,向村上的4户农民作了紧急动员。当天下午,村民扶老携幼,挑着铺盖锅碗等物品,进到通往水口的一座峡谷里,扎寮棚安顿下来。黄三年的妻子朱青莲怀有八九个月的身孕,还带着4岁的男孩。湾里的农民在峡谷里藏居了七八天,占据了大井的敌军假装撤离,在第十天晚上抓住了回家取东西的黄三年。
敌人开始不知道黄三年的身份,第二天上午在他家看到打砻的工具担,才猜到这就是很多人知道的粮食委员。因为敌人在方圆村上打听到,有个打砻出身的农民汉子,掌握着红军藏粮的机密。正为断粮发愁的敌人大为兴奋,以为可以找到粮食了。敌营长对黄三年说:“只要你把一处藏粮的地方告诉我们,就可以放了你,还给你钱,否则嘛,你也是明白的!”
黄三年冷冷地回话说:“我不清楚藏粮的地方。再说,我即使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们,因为那样的话我会被乡亲们的口水浸死的!”“你就不怕我们把你杀死?”敌营长恶狠狠地逼问。
黄三年的语气仍是决绝而坚定:“不是以后被口水浸死,就是眼下被你们杀死,反正总是一个死,是杀是剐,由你们!”敌人恼羞成怒,用皮带和竹片对吊在楼伏下的黄三年进行毒打,还用烧红的步枪通条烫他的下身。敌人以为用酷刑能够打开黄三年的嘴巴,未曾料到,这个汉子以坚强意志,战胜了敌人的酷刑,黄三年始终没有吐露藏粮地点的半个字。
敌人将黄三年押到村口的沙滩上,试图用最后的一招进行威胁。已经视死如归的黄三年,在敌人的枪口面前依然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恼羞成怒的敌人枪杀了黄三年,将其暴尸沙滩,宣布不准安葬。还将湾里的4户农家放火烧毁。黄三年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扛起了粮食委员的使命担当。(根据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上饶
狱中吹来春风——袁和泉的担当
年初,原中共赣东北分区委秘书长袁和泉,得知国共合作的消息后,很快从皖浙赣特委处明确了党中央的相关指令,并主动前往铅山石塘,向黄道汇报请示工作。因他是德兴银城人,即奉黄道的指示返回德兴,前往德兴县监狱探视被捕的干部和红军人员。
在当时,德兴国民党政府也已经开始了抗日救援活动。民间已有了“抗战后援会”一类的组织。在此形势下,德兴县国民党政府想拒绝袁和泉探监的请求,却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想要趁机加害袁和泉,却又不敢贸然触犯上面关于国共合作的指令。
袁和泉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前往德兴监狱看望了当时仍被关押的原德北县四区区委书记董文高等人,告诉他们:“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了,我马上要求国民党释放你们,我要带你们上前线抗日。”随后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方面与德兴国民党政府进行了艰难、反复的交涉,坚决要求按照两党的相关协议立即释放我党被关押人员。经袁和泉的辛苦奔波和努力,当时德兴大部分被捕的同志获得释放,并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同时,国民党当局对下山回家的党员干部、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也暂不追究逮捕了。
人物简介:袁和泉(-),江西德兴人。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德兴县苏维埃政府文书,中共赣东北特委委员、秘书长,中共赣东北分区区委委员、秘书长。和余金德、夏年丰一起领导赣东北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袁和泉坚决贯彻中央的正确决策,积极寻找失散的红军游击队员。年春,袁和泉上磨盘山动员杨文翰率领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被错杀。新中国成立后,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根据上饶市委党史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萍乡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邓贞谦狱中绝笔
“可以断言,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做一次最后的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邓贞谦,年出生于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茶源头(现华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大革命时期江西萍乡地区共产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年5月,邓贞谦由井冈山返回安源的途中不幸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写下绝笔书。
年春,在安源建立了中共湖南省委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条从湖南经安源到井冈山往返通行的秘密通道,邓贞谦负责安源与井冈山的联络工作,经常护送干部、传递密报、运送物资等。
同年4月,邓贞谦奉命到井冈山茨坪向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汇报萍乡革命斗争情况,毛泽东同志当面作了指示,并让他携带了一些黄金下山,作为党的活动经费。5月中旬,邓贞谦从井冈山返回安源,途经芦溪南坑时,不幸被反动武装靖卫队逮捕,押送到了萍乡县城监狱关押。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邓贞谦一身正气、威武不屈,在监狱的墙壁上挥笔写下了“暴动不怕激烈,牺牲要有价值”、“坚决执行土地革命,彻底消灭统治阶级”等众多革命诗文,表达了自己“死是革命鬼、活是革命人”的决心。
年6月8日,国民党反动派下令处决邓贞谦,临刑前,他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自若地唱着《国际歌》,高呼“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最后在萍乡大西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1岁。(根据上栗县委史志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宜春
“人民政府一定为您做主”——县长对烈士妈妈的承诺
年秋季的一天,刚建立的铜鼓县人民政府门口走来一位头发银白、步履蹒跚的老妇人。她凝视着门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张开干瘪的嘴唇,喃喃自语道:“盼来了,总算盼来了这一天……”一言未了,眼泪夺眶而出。
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被门前的警卫战士看见了,他赶紧走过去,亲切地问道:“老人家,您是有事要找人民政府吗?”老人哽咽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警卫战士见状,便马上引她到县长办公室。
正在伏案处理公文的年轻县长周秉章,抬头看见进来一位老泪纵横的老人,连忙起身相迎。他将老人扶在一张凳子上坐下,和蔼地问道:“老人家,您心里有什么话只管对我说,不用怕,如今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候了。”老人抹了抹眼角的泪水,用枯瘦而颤抖的手,从胸前衣兜里掏出一张陈旧发黄的布告,悲愤地喊出声:“人民政府要替我崽俚申冤报仇呀!”接着,老人声泪俱下地讲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是年10月的一天,县城一家小吃店里,突然间闯进一群穷凶极恶的团丁。他们一不点菜,二不喝茶,一把将店主刘辉远抓住,不由分说地五花大绑捆了起来,并将上前说理的刘母一脚踢倒在地,押着刘辉远扬长而去。
店主刘辉远原是县城一名苦力工人,家境贫困,母子俩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年8月,浏阳工农义勇队驻扎铜鼓,刘辉远加入了县委组织的向导队,带领工农义勇队去捣作恶多端的大土豪、国民党县党部执委帅元恺的老巢。回城后,义勇队了解到刘辉远家境贫困的情况,便从没收的浮财中分了一部分给他,并帮他开了一个小吃店。
不久,部队跟随毛委员离开铜鼓,国民党反动派就派凶神恶煞的罗运甓来铜鼓当县长。他一到铜鼓就纠集地主武装、土豪劣绅卷土重来,疯狂地对人民进行反攻倒算,帅元恺这个国民党右派头目自然成了罗运甓的心腹伙伴。当帅元恺探悉刘辉远家中有件刻有“帅元恺”名字的什物后恨得咬牙切齿,加上他的弟弟帅元贵被起义部队押到浏阳东门处决了,他想报这个仇,就拿刘辉远先开刀,于是,他便和罗运甓密谋策划捕杀刘辉远。刘辉远被捕后,敌人对他百般拷打,万般折磨。
接着,帅元恺指挥家丁团丁,在永宁桥头的荒滩上摆上一张桌子,桌上立着一块写有“帅府元贵老大人灵位”的木牌,帅元恺点燃一炷香插上。几十名荷枪实弹的靖卫队员和两名手执大刀的刽子手,押着五花大绑的刘辉远来到桌前。刘辉远看着帅元恺,冷笑着说:“冤家对头,你们要杀我有什么可怕,可惜的是你兄弟俩伙同一群狐朋狗党,残害工农,那天倒让你逃脱了狗命!”没等他说完,帅元恺板着一张狰狞面孔吼道:“刘辉远,你死到临头,还口吐狂言……”
“帅元恺,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的革命军会回来,把你们这帮灭绝人性的斩尽除绝!”内心万分恐惧的帅元恺听后发出歇斯底里而又颤抖的嚎叫:“快,快,快把这个‘暴徒’千刀万剐!”就这样,大刀砍下,一位参加过秋收暴动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中。
当天下午,铜鼓街上便贴出了国民党县政府杀害刘辉远的布告。当晚,刘妈妈强忍心头的悲痛,冒着危险,乘着黑夜,摸到贴布告的墙边,揭下了这张敌人的罪证,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她和自己心爱的儿子一样坚信,共产党一定会回来,穷人定会翻身……
听着老人悲怆的叙述,捧着这张血泪斑斑的布告,周县长和战士们都成了泪人,一个个怒火燃胸。周县长紧紧地握住老人的双手,语气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放心吧!人民政府一定为您做主,一定为刘辉远烈士报仇!”
杀害刘辉远烈士的刽子手帅元恺,虽然隐姓埋名逃窜外省,但他罪责难逃,第二年春天,终于被人民政府捉拿归案,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根据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新余
分宜县第一个省劳模——赵保安
分宜县有一位叫赵保安的老红军,他是该县大岗山双源村芋仔坑人。年8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三军团当战士,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激战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年10月,他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又参加八年抗日战争,出生入死,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因年老体弱,从部队申请复员,他回到老家,移居分宜县新祉永济桥村。
在一般人看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都是吃尽人间苦头、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应该享清福。党和国家也有规定,对这样的同志可以优待照顾。但是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赵保安,却从来没有想到要政府照顾,而是一心想如何更多地做出新贡献。
回乡以后,他立即拿起锄头,开荒种地,精耕细作,带动了附近农民积极搞好农业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劳动能手。年3月,江西省召开首届劳模大会,赵保安被选为省劳模。在全省劳模中,他还是佼佼者,被选入大会主席团,授予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他还获得了一头水牛,高高兴兴地牵回老家。
图为江西省首届劳模大会合影(资料图)
当时的一头牛,比现在一辆名车、百万奖金还珍贵,轰动县内外。赵保安的模范行动,不仅为他自己立下了赫赫新功,也为分宜人民赢得了殊荣。赵保安是分宜县第一个荣获省劳模的人。(根据分宜县史志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鹰潭
阵前喊话——苏区妇女智打攻心战
年2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军第十八师补充旅一个团于3月间孤军深入周坊,建造了夏家岭、獭家岭、中村邱家、湖塘张家等碉堡。狡猾的敌人把碉堡建在红石岭上。碉堡高大坚硬,碉堡内兵力、枪支、子弹及粮食和水储备充足,一般步兵的轻武器拿它根本没有办法。更何况有驻扎在贵溪县城、余江县城的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驰援,红十军数次派部队攻打这些碉堡,最后都无功而返,还造成不少红军战士的伤亡。因此,红军战士称国民党军的碉堡是难啃的“王八壳子”。
红军久攻不下白军碉堡的事,也让苏区的妇女们心焦火燎。苏区许多妇女把丈夫、兄弟送去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现在他们作战失利,一筹莫展,就会增加他们的伤亡。妇女们开会、上课、下地、做军鞋的时候,议论最多的就是“王八壳子”的事。一天想不出来解决的办法,她们吃饭也不甜、睡觉也不香。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妇女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既然武力对碉堡难以奏效,那么,我们何不用攻心的法子试一试?她们把想法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赵梓明说了。赵梓明听了会心一笑,连声夸赞妇女们有办法。
他们把能说会道的妇女组织起来做劝降工作。经过简短的培训,分成几个小组走马上任,配合红军开到火线上,对白军进行革命宣传。
一天,红军游击队来到夏家岭碉堡,远远的施放冷枪。敌人一看红军来了,立即猛烈射击。这时,在离敌不远的地方,妇女们站在山头上对敌人喊话:“国军弟兄们,你们不要打了,快缴枪归降我们吧!”
国民党守军听了妇女喊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枪还是照打不误,而我们这边的红军战士却停止了射击。妇女们又开始喊话:“国军弟兄们,你们是穷人,我们也是穷人,穷人不要打穷人。”“你们归降投诚,要钱有钱,要田有田,要回家放你们回家,还送你们路费。”
碉堡里的白军听了妇女的喊话,这下可能是听明白了,枪声渐渐地稀落下来。
妇女们继续喊话:“你们当兵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来的,不是自愿来的,快放下枪投降吧!”这时,枪声完全停止了,妇女们适时继续喊话:“你们要是投过来,原来是干什么的,这里仍给你们干什么。是班长的,给你当班长;是排长的,继续干排长。”
碉堡里一阵骚动,接着传来国民党军当官的叫骂声,碉堡里又响起了密集的射击声。妇女们也火了,大叫起来:“国军弟兄们,我们是无产阶级。你们打死你们的长官吧!他们是地主阶级,你们是无产阶级。”
赵梓明静观对面碉堡的动静,知道妇女们的劝降喊话已经起到了作用,今天再喊下去,也不可能立即见效,就命令队伍撤出战斗。就这样妇女们由红军游击队武装保护,三天两头轮流到几个敌军碉堡前开展阵前宣传喊话。把武装威慑和宣传攻心喊话结合起来进行,没有多久,真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夏家岭、獭家岭等碉堡里的国民党军士兵,隔三岔五地向红军投诚。
看到妇女们的宣传喊话起到了武装进攻都起不到的作用,赵梓明连连夸奖她们:“妇女同志真是了不起,个个赛过诸葛亮!”听了这话,阵前巾帼不让须眉的妇女们,反而一下不好意思了。(根据鹰潭市档案馆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景德镇
众志成城歼顽敌——红十军“口袋阵”大胜敌军
国民党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以后,仍不死心,继续向苏区进犯。国民党军队每到一村,便烧杀抢掠,建造碉堡,妄图通过“步步为营”的碉堡政策封锁苏区,困死红军和苏区人民。
年,盘踞在乐平境内的敌五十三师派出3个团押送一千多名民工,准备在5月28日再次进犯秧畈,修筑碉堡,并以此作为进攻苏区腹地的据点。红军很快获悉了情报。27日晚饭后,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和新红十军军长王如痴研究决定,立即集合部队出发,在庙前地区布下“口袋”准备,打他个措手不及,粉碎敌人的阴谋。
当晚,红十军82、83、85团从贵溪县夏家村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次日拂晓前,红军准时到达了庙前附近的祥林汪家的山头上埋伏下来。庙前是洄田通往秧畈的咽喉,这里山峦起伏,树木郁葱,水田交织,山峰夹着一条陡峭的小路,地势十分险要。乐平县独立营和游击队奉命从县委驻地弋阳东港赶到庙前村,埋伏在离庙前3里半路的山头上。
上午8时许,敌军一千多人,端着枪,押着民工,蜂拥而来,当敌人的先头部队行至墩建村时,埋伏在这里的独立营和赤卫队,让前面民工过去,立即向后面的敌人开火,子弹像雨点一般飞向敌人,山谷里霎时倒下了一大片敌人。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把敌军吓蒙了,他们惊慌失措,抱着脑袋转身就逃,一千多个民工趁机一哄而散。
一个敌军团长听到红军枪声逐渐停息,就用望远镜往我军阵地盯望了一阵,得意地狂叫道:“弟兄们,只有几个赤卫队员,没啥了不起,他们进了前面的庄子,别让他们跑了,给我追过去!”敌人于是又调头向村里扑来,刚进村,突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响彻云霄,打得匪兵们无处躲藏,在村子里团团转,哭爹叫娘乱成一团。
原来,县独立营和游击队巧布疑兵,把敌人引进了我红十军的“口袋阵”。红十军83团担任正面主攻,82团截住了敌人的退路,85团从两侧包抄,敌人被主力红军团团围住,成了瓮中之鳖。
这时,东北方向响起了急骤的枪声,原来是众埠街据点里的靖卫团赶来增援的。可是,走到半路就遭到红军82团的迎头痛击,敌人一个个抱头鼠窜,往众埠街去了。
被围在庙前村的敌人等援军又等不来,冲又冲不出去,在红军凌厉的攻势下,土崩瓦解,一个个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庙前激战,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歼敌一个整团,缴获枪支一千余支,机枪8挺,打死打伤和俘虏敌兵一千多名,击毙敌营长1名,1名敌团长被活捉,缴获的弹药和其他军用品不计其数。
这场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步步为营”的碉堡政策,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打开苏区大门的阴谋。同时,扩充了红军武器装备,鼓舞了苏区人民对敌斗争的信心。(根据景德镇市委党史办提供相关素材整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