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shangyehulian.com/zixun/2021/1120/6175.html

尊敬的家长朋友: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夏末秋至,天气依旧炎热,预防溺水工作仍不能放松,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

祝您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兴国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年8月28日

防溺水知识

中小学生第一杀手——溺水

作为家长,我们要嘱咐孩子牢记哪些知识呢?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野外水域危险

牢记防溺水“六不,一会”

▼▼▼▼▼▼▼▼▼▼▼▼▼▼▼▼▼▼▼▼▼▼▼▼▼▼▼▼▼▼▼▼▼▼▼▼▼▼▼▼▼▼▼▼▼▼▼

1.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盲目下水施救;

7.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

施救

还要教育孩子: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非常危险!!

救助溺水者是非常危险的行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复杂,要考虑水流、自己的体力、救助的距离、暗流等等因素,每年都有徒手救助而导致溺水者、救生员同时丧生的事故!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有经验的救生员不会很快的接近溺水者,太着急接近很容易被溺水者抱住而无法挣开,悲剧也就再次重演!

那么,如果遇见有人溺水,该如何施救?

1.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

2.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做绳索。

3.需要下水救溺水者时,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不要惊慌,有人在救你。

4.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

5.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如何紧急救治溺水者?

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六点要知道!

●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亲爱的家长,预防孩子溺水

您的监管和教育至关重要

请谨记以下几点:

1.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离校后、双休日、节假日。

2.溺水发生的常见地点:多发生在离村庄较近的无人看管的池塘、水库等野外水域。从年龄特征看:多发在低年龄段,以中小学生居多。

3.发生溺水死亡的原因: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捡落入水中的物品;孩子擅自下河玩水,三五成群结伴游泳;自行结伴游玩,意外失足落入水。

4.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经统计,父母监管缺失的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父母务必要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责编:肖 英

主编:王守叶杜玲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严禁转载、改编、改写。

授权联系邮箱:xgxjyjxx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