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为何是从于都河开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在公元前年开始建县,即汉高祖六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而于都闻名于世,皆因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是从这里开始的。
1
历史上,红军长征是兵分四路,各自从自己的根据地出发。
其中,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从年10月至年10月从于都河出发,历时一年又3天,历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行程2.5万余里;
红二方面军(含红一方面军中的红二、红六军团),从年11月至年10月,历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行程2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年3月至年10月,历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行程1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年11月至年9月,历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近1万里;
四路红军总行军里程合计达6.5万余里。
2
红军长征无疑是艰难与困苦的,付出的牺牲,难以想像。仅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从于都出发时作战部队余人踏上长征之路,一年后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约余人,其中,还在途中不断地补充兵源。
概略算来,在2万5千里的征途中,从于都河出发的中央红军平均每3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指战员牺牲。
其实,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部队。在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中,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40%以上;为掩护中央红军数万人安全,在湘江战役担任后卫而牺牲的中央红军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年仅24岁。
3
为什么要离开根据地?又为何要从于都河开始长征?
在年顾顺章末被捕和叛变前,短短的二、三年时间里,毛泽东与朱德打下了的全盛时期约8.4万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省还要大的根据地;之后,被当时共产国际派回国的年仅24岁的博古(秦邦宪)任当时中共负责人,被当时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李德任红军军事顾问,开始在井冈山根据地“结死塞、打呆仗”。
一句话概略起来,就是“人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
这个时候,已被夺走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给博古、李德他们写过一封信,大意就是从兴国方向突围,攻万安,跳出苏区,在将敌人调离后再回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原苏区。
毛泽东这封信,没有任何回音;反而得到通知,要求立即赶到瑞金。
在瑞金的一所“独立房子”里,召开了由李德、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和朱德五人参加的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的小型会议,会议做出了重大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转移。
4
当时,之所以会选择于都作为长征的出发地,是因为别无选择。
在当时,东线,国民党东路军威逼根据地的东方门户福建长汀;北线,国民党北路军集中兵力加紧“围剿”,并推进至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瑞金已成为重点监视地域,红军主力无法在以上这些地方集结;西线,有大山和隘口阻隔,不利于大量的部队集结和行动;恰恰是南线,因红军与粤军陈济棠之前有过秘密接触和谈判,且达成“停战借道”协议。
即红军如果从南线经过,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
同时,于都境内多为丘陵地带,既隐蔽、又开阔,山水相连、民风淳朴,有利于大部队行动、宿营、隐蔽、休整;且于都当时是中央苏区的大后方,政治、物质条件都很好。
另外,当时的中革军委还决定中央红军突围后,转移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进行会合。
于是,在年带着凉意的秋天里,在于都河上的8个渡口上搭起浮桥,8万多名红军战士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
正所谓,“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重走长征路之二:红军长征为何从于都河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