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57岁,但当人们聊起宁铂时,依然会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描述——“中国第一神童”。
纵使如今他的人生早已与“神童”无关,纵使“成为神童”这件事,并没有给他的人生留下太多美好回忆。
但“神童”两字,依然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宁铂的人生之中,未曾消散。
被定义为神童那年,宁铂13岁。
因为天资聪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他为大学生,并为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班,那一年是年,全国的报纸与杂志上都刊登着他的故事,就连副总理来到学校视察,都要与他切磋两局围棋。
名气与荣耀迅速聚集,成为了宁铂的光环,也成为了他的枷锁。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宁铂像是生活在一个被他人打造的、名叫“神童”的真空模具里——
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梦想是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是否快乐,人们只在乎他“中国第一神童”的名声与地位,宁铂说:
“就连我的父母,也更愿意接受媒体塑造的那个天才宁铂。”
“成为宁铂”似乎变为他人生中的唯一道路,然而,宁铂选择了逃跑。
在那封信被寄出之前,“神童”宁铂的人生,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是一名大学讲师,母亲是一名护士;他有着普通的成长过程,普通的个性,甚至就连样貌,都和其他小孩并无太大区别。
唯一不普通的,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
年,宁铂的父母被下放到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产队,5岁的宁铂也跟随一起前往。
在大队里,宁铂没学可上,只能待在家中,守着父母从城里背来的几箱书一遍遍翻看。而宁铂超凡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显现——
他翻围棋书,很快便可以与大人对弈;他读唐诗宋词,没过多久就学会自己作诗;他看中医书,甚至学会了开一些简单的药方。
后来,有媒体曾对宁铂的“天分”进行了一些数据量化:两岁半能够背诵30多首诗词;三岁时能数个数字;四岁学会多个汉字;六岁学习《中医学概率》并且能够开出合理的药方。
在那个知识资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表现着实让人讶异。
宁铂旧照
一次,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的老师倪霖,来到宁铂家做客。在闲聊中,听说宁铂会号脉,倪霖便将手伸出,让他帮自己号脉。
年幼的宁铂煞有介事地将手放在倪霖手腕,片刻,他抬头说:“倪叔叔,你没有病啊。”倪霖觉得神奇,几日后,他又让宁铂给自己再号一次,这次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倪叔叔,你胃有些不舒服。”
那年,宁铂不过9岁。
倪霖
之后的几年,倪霖对宁铂不断观察,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天分越加突出。
思索之下,倪霖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书信,举荐这位被他视为“天才”的宁铂,倪霖在信中激动地写道:
“我从未见过这样难以置信的孩子,如果到大学专门培养,必能成为攻关闯将。”
宁铂与倪霖
方毅副总理读完信后,当即批示中国科技大学对宁铂进行考察,并指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不久后,由中科大派出的两名老师,出现在了彼时宁铂正在就读的江西赣州八中,并对他进行了一整套测试。
考试分为四轮,分别是数学考试、围棋考试、文学口试以及即兴赋诗。除去数学相对较弱,剩余的三轮考试,宁铂全部顺利通过,在赋诗环节,宁铂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一首七律诗。
这一年,宁铂仅仅13岁。
测试结束后,中科大的老师都认为,相比同龄人,宁铂拥有更加非凡的理解力与记忆力,极有培养前途,应当被破格录取,进入大学学习。
宁铂入学中科大时的登记表
就这样,年3月的一个阴雨天里,宁铂告别父母,独自前往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报道。
那天,他乘坐的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忽明忽暗的光线在13岁宁铂眼前交替闪现,他不知道到站之后,会有谁在等待他。
他也不知道,在那一瞬间,自己的人生正悄然发生改变。
如今看,在当时,宁铂的聪慧确实远超同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之下,宁铂的天资也被过度放大,且赋予了另外的含义与期待。
彼时,长久的文化压抑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望空前高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了当年的呼声。
在这一过程中,13岁的宁铂凭借其超常的智慧,成为了被各个媒体争相报道的“天才少年”。
在当时,因为媒体的不断报道,大众对于宁铂的好奇心越发强烈,甚至有人将他的故事制作成手抄本,在各地不断传阅。
宁铂后来的同学干政,就曾看到过这些手抄本,回忆起来,他这样描述道:“那份手抄本被太多人传阅过,纸张又破又旧,边缘甚至都卷了起来。”
在当年,宁铂的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几十年后,在一部名为《中国》的纪录片中,宁铂甚至被定义为当年的“代表人物”之一。
纪录片《中国》中的宁铂
回头看,那时,除了自己的人生,宁铂的故事还改变了更多少年的人生。
因为宁铂的出现,当年的中国掀起了一波“神童浪潮”,推荐神童的信件从各地被不断送往中科大。
如此之下,中科大派出了12名老师,前往全国各地举办神童测试,选拔出了几十名少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年班,培养“少年大学生”。
在那一届新生里,名气最大的便是宁铂。
也正因为此,许多入学的学生,都会特意跑到宁铂的宿舍,只为见他一面。后来成为百度总裁的张亚勤,便是其中之一。
张亚勤正是因为在报纸上阅读过宁铂的故事后,决定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并顺利考取。
宁铂同学回忆
在宁铂到达中科大半年之后,总计88人的首届少年班正式成型,在那年秋天,学校举办了开学典礼,并且为他们拍摄了一张合照,学号的宁铂被老师特意排在了正中央。
宁铂(二排左三)与同学合影
也是在这年秋天,学校迎来了二十周年校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前来视察,特意让老师叫来宁铂,与他在学校的葡萄架下对弈两盘。
这则新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许多媒体前来中科大采访时,都会去那个葡萄架下拍摄取材,整个国家对少年班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