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她心系孩子们的学习,把爱留给渴求知识的孩子;她是爱的使者,将爱传递给需要的每一个角落……她就是于都中学教师廖小英。

年8月,兴国籍大学毕业生廖小英,毅然放弃了分配到家乡县城学校任教的资格,来到于都县罗江初中,用爱开启了自己的教育旅程。

良师益友伴成长

级学生婷婷从小寄养远在罗江的外婆家,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很少有时间关心婷婷的生活。缺少与父母陪伴的婷婷,不但拒绝与父母交流,也很少与老师、同学沟通,在同学们眼中是一个不爱说话、性格孤僻的孩子。

廖小英了解到婷婷情况后,经常找机会与婷婷聊天,邀她参加自己组织的周末小聚会,婷婷总是应付式地回答后扭头离老师而去。廖小英没有放弃,继续找机会和婷婷聊天,有时还在街上买些衣物,以自己穿不了为由送给婷婷。

“婷婷,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的菜园?”

“我早就知道这是老师的菜园。廖老师关心我,我也要关心廖老师呀!”

一个周末,廖小英去自己开辟的菜园种菜,碰到蹲在菜园帮自己除草的婷婷,两人终于打开了话匣。从那以后,婷婷有什么心思都会跟廖小英说,有什么困难都会找廖小英帮忙,还主动要求参加廖小英周末组织的同学小聚会。年,在廖小英的帮助下,婷婷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以全校前10名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重点中学。

“廖老师,我被福建武夷学院录取了,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您!”年高考录取结果一公布,婷婷第一时间和廖小英分享。进入高中学习后,婷婷依然习惯与廖小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多年的陪伴和鼓励,婷婷已经把廖小英当作最知心的朋友。

于都是外出务工人口大县,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孩子放在家里读书,有些孩子因为亲情的缺失成为了“问题孩子”。廖小英深知孩子的成长不能没有亲情的陪伴,从教20多年来,她坚持扮演留守孩子的陪伴者,经常利用周末组织孩子们在一起小聚,约他们一起去户外游玩,一起干力所能及的劳动,给孩子们做各种好吃的,与孩子们分享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快乐,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心系学生创佳绩

“廖老师,你生宝宝了我们怎么办?你能不能……”

“如果宝宝的爷爷奶奶有时间帮老师带孩子,我就早点回来教大家。”

年5月,看到即将请产假的廖老师,于都中学八年级(11)的学生们心里既有些茫然,又希望老师给他们一个奇迹。面对这些即将升入毕业班的孩子,二胎待产的廖小英虽有万般不舍,但也只能这样含糊地回答。因为,学校已经批准了廖小英按规定请到11月中旬的产假,也为她班上的学生准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代课。

“同学们早上要多朗读英语!”“考完试有时间要认真进行检查!”“暑假要注意安全,及时完成作业,还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年6月,廖小英顺利生下了二胎后,忙着哺育二宝的廖小英,一直牵挂着班上的孩子,通过班级群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舍不得刚出生宝宝,也舍不得班里的孩子。”年8月底,廖小英还是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和丈夫商量自己想提前返岗。丈夫曾经也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理解妻子的那份牵挂,不仅没有反对,而且和廖小英一起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开学后,廖小英如约出现在九年级(11)班课堂,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年中考,九年级(11)班的孩子们在廖小英的带领下,有45个孩子考取了重点中学,升学率位列全县前茅。自参加工作以来,廖小英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不负重任传爱心

“大家都说你们夫妻俩值得信任,我想请二位来帮我管理这个助学基金!”年7月,广东爱心人士陈先生通过朋友推荐找到廖小英的丈夫,提出自己想成立一个助学基金,资助罗江初中毕业且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上学,希望他们夫妇能够帮其管理好助学基金,代为初审助学对象、发放助学金等事宜。廖小英和丈夫被陈先生的爱心义举感动,欣然接受了陈先生的托付的重任。

从此以后,每年暑假,廖小英都要坐着丈夫的摩托车,走遍每一个申请资助学生的家里,了解他们家里的真实情况,让善款能够用在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廖小英都要和丈夫一起,前往每个受助学生所在的学校,及时给他们送上生活和学习的费用。年以后,廖小英先后被调到于都八中、于都中学工作,但夫妻俩从来没有耽误一次善款的发放。年至年,丈夫因在乡下工作有时没有时间到县城发放助学基金,廖小英更是一人承担起发放助学金的重任,独自一人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几个校区。

“廖老师给我送来的,不仅有经济上的资助,还有我对学习的信心。”已经连续3年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小敏,对廖小英每个月准时送来的爱心很是感激。15年来,廖小英夫妇义务送助学金近万元,保障了名罗江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名师简介

廖小英,江西兴国人,先后在于都县罗江初中、于都八中、于都中学初中部担任教师,现为于都中学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英语教师,是赣州市第七批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赣州市初中英语邓弘媚名师工作室成员、于都县首届“十佳”好老师,多次被赣州市、于都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