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农民正在运输刚采摘下来的富硒蔬菜。近年来,该县利用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本报记者李劼摄
5月17日,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大通村村民正在开垦梯田,种植中草药板蓝根。特约通讯员黄煜摄
韩海建本报记者吕玉玺
初夏时节,在余干县三塘乡三畈村蔬菜种植产业基地,记者看到阳光下大棚内朵朵黄花竞相绽放,村民正在抢抓农时管护农作物、采收黄瓜,呈现一派忙碌又喜悦的丰收景象。“这里的黄瓜品相好,瓜肉清脆爽口,微甜多汁,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在基地门口,前来购买黄瓜的李先生对记者说。
绿色、有机、无公害,让三塘的黄瓜声名远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年,三畈村党支部书记吴加想带着村“两委”、党员代表赴山东潍坊寿光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回来后挨家挨户做工作,规划土地流转、调地、大棚选址,然而一腔热情却吃了闭门羹。“村民都不愿交出自家的‘口粮地’,村‘两委’干部带头用自家土地建了5个大棚,成立余干县加想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根据当地土壤条件选择种植黄瓜、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吴加想回忆,大棚初见效益后,他们又新建了10个大棚,逐渐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
年,余干县加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争取到县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将基地每个大棚的建设投入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以上,保温墙、苫布、保温棉、卷帘机、膜下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此外,合作社还流转了上坂村小组、中坂村小组、广宗村小组共余亩土地,将分散的种植有机统一起来,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栋,黄瓜日产量达公斤,全年黄瓜销售产值在万元以上。
“合作社的黄瓜供不应求,基地一年可为附近村民提供长期用工岗位60余个,季节性用工每天超过人次,年发放工资总额超过万元。”吴加想告诉记者,合作社就业的村民基本在60岁左右,以留守妇女为主。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可以发挥组织优势,有助于农业现代化步子迈得开、路子走得稳。”三塘乡党委书记吴剑鸣表示,该乡将进一步对接各合作社发展需求,在产品品牌塑造、电商渠道拓展、精深加工延伸等方面开展指导服务,在扩大产业规模上提供更多支持,力争把产业做强,辐射更多群众。
黄瓜长势旺,生活似蜜甜。村民吴秀秀丈夫瘫痪在床,儿子在外务工,合作社成立后她第一个报名到基地务工。“因为要照顾丈夫,我不能去外面工作,现在在村里的蔬菜种植产业基地务工,月收入近0元,真是太好了!”吴秀秀开心地说,依靠村里的“菜篮子”,让不少村民鼓起了“钱袋子”,大伙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