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五美”乡村展现“诗和远方”——看于都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在《江西日报》刊发。从发展产业、文化赋能等方面,报道了我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现予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五美”乡村展现“诗和远方”

——看于都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金秋九月,于都乡村,稻浪滚滚、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近年来,于都县着眼“两业发展、环境提升、乡风培育、分权赋能、乡村治理”,从建设个“五美”乡村示范点入手,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幅“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乡村画卷在于都大地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让发展可持续

在梓山镇富硒蔬菜产业园中,余亩蔬菜钢架大棚绵延起伏。大棚内,一垄垄辣椒、丝瓜等富硒蔬菜鲜翠欲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蔬菜装车供应市场。

年底,看到富硒蔬菜的商机,村民郭月华投资五六万元承包起了蔬菜基地两个大棚,种植富硒丝瓜26亩,不仅自己增收致富,还带动村民增收。

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该县着力构建以蔬菜为农业首位产业,油茶、脐橙为主导产业,肉鸡、肉牛、兰花等为特色产业的“1+2+N”产业格局,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推进富硒产业扩面种植、产品研发、标准编制、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五大行动”。全县累计建成50亩以上富硒蔬菜基地个,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37种富硒产品获权威机构检测确认,于都富硒脐橙获评“中国富硒好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此外,还引进深圳茂雄等龙头企业,发展净菜加工;围绕纺织服装首位产业,打造“中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将大部分卫星工厂设在乡镇,承接大品牌企业为主的中心工厂订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文化赋能,让乡村更美好

园岭文创新村、寒信非遗小镇、祁禄山红军小镇……漫步于都乡村,一个个文化气息浓郁的项目令人目不暇接,让“诗和远方”成为新时代“五美”乡村的多彩元素。

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于都将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与本地独有的擂茶等乡土文化相融合,建成村史馆、体验中心等,为乡村发展培根铸魂;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过度开发,保留原有整体生态,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文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对一些传统古村落,该县通过修复老旧客家传统建筑群,改造提升为农家书屋、民俗展陈馆,呈现“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之美。走进禾丰镇园岭兰心文创新村,处处彰显创意创新,兰心湖水清景美,兰心小筑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非遗古法手工作坊,珍珠粉传承人李小琼正在给游客制作珍珠粉;雩阳一隅图书馆、书法传习基地,村民、游客正在看书、习字。

在中国传统村落岭背镇谢屋村,红军广场、红军桥述说着“长征模范”谢宝金背着发电机到延安的感人故事;在仙下乡上方村,古树枝繁叶茂,紫微堡下河水潺潺……该县注重文化融合,留住乡村记忆,并通过五星创评、文明村镇创建等方式,培育好家风、好民风、好村风,彰显文明淳朴之美。

文化赋能,让乡村更美好,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如今,全县涌现感动中国人物1名、中国好人9名,获评中国传统村落7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有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8个。

来源:江西日报记者蔡超然于都县融媒体中心黄长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