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3日电(记者王健陈雪陈颖群摄影王健陈雪)4月29日-30日,记者随中宣部组织的“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行进式采访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采访。记者与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于都县博物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地,从中学习苏区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体验于都发展成就,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采访活动座谈会现场
现年58岁的袁尚贵,是于都县政协副主席、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其外公高良铎,年出生,银坑镇岩前村人,年参加红军,少共国际师战士,在年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袁尚贵说,成立长征源合唱团的目的是传递红色基因,但‘怎么走过来’,‘能不能走下去’一直是人们问我的问题。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九年来,巡演都是公益义务的,当然必要性的经费要由于都县财政来保障,到现在为止,已经巡演场。”
红军烈属、后代袁尚贵、段桂秀等讲述红色故事
袁尚贵说,为了做到“说的和唱的一样好”,年7月,于都县又成立了长征源宣讲团,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阔步新长征”为主题的百场公益宣讲活动。长征源宣讲团先后走进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校园、乡镇、社区进行公益宣讲。截止到年12月2日,已提前并圆满完成宣讲场。学党史教育开展以来,长征源宣讲团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使命,公益宣讲70余场。长征源宣讲团自成立至今完成公益宣讲场,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一致认为这种宣讲的形式非常好,非常受益。
据了解,年春节上班后至今,于都县委党校共举办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全县科级干部集中轮训班、青年干部暨党外干部培训班、普通党员专题示范培训班和政法系统政治轮训班等培训班13期,每期培训班都安排了市县党史专家作党史学习专题讲座,培训干部余人。
年,根据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结合外来红培班的要求,依托于都红色资源,于都县委党校主动谋划,积极行动,新开发并打造了“学党史守初心、开新局再出发”主题教学培训线路,按照长征之前的党组织活动——建立赣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赣南第一个县级政权——苏区的发展——长征前夕——长征集结出发——新中国的发展——新时代新长征的时间顺序,开展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
于都干部讲述长征故事
年9月23日到9月29日发生的松毛岭阻击战是中央苏区福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力红军进行的最后一仗,也是中央苏区东线最后战斗,为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场战争中,上万名无名红军战士和地方赤卫队烈士身死松毛岭,鲜血染红了松毛岭土地。
今年64岁的黄若芬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黄正全是福建人,11岁因家境贫寒给地主做长工,17岁投身革命,随红九军团在闽西转战,在战医院治疗,并参加第九军团干部培训,由于军事素质好,升任排长。
记者在记录长征线路
年9月份,黄正全参加松毛岭阻击战,在战场上挥舞大刀赤膊上阵。但最终由于寡不敌众,战斗失败,余下的一个团的部队修整后来到江西瑞金。当时以为于都有红军根据地,部队就来到这里,没想到这里已经被反共军团占领,并在“红军小道”与敌人遭遇,只剩下2人。由于是福建口音,容易暴露,黄正全只能晚上出来。三天三夜没饭吃,黄正全最终还是被反共军团发现。由于身强力壮,黄正全被迫到地主家做长工,后又以20元身价被卖到于都黄姓私塾先生家,取名黄邦玉,从此在农村娶妻生子,务农劳作。黄若芬说,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解放后,在当地村里当生产队长,脏活累活带头干。他一直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80年代中期,黄邦玉70多岁时,当地民政部门到家里落实政策,一个季度发放20元生活补助金。黄邦玉拿到政府发送的20元钱时激动地哭着说,“红军没有忘记我!”
黄若芬(图左一)向记者介绍父亲与“红军小道”的故事
黄若芬说,多年来,自己一直做工程承包生意,从来不向政府伸手,也从来没想过因为自己是红军后代而搞特殊化。黄若芬三个孩子都大学毕业,大女儿在厦门工作,小儿子和女儿在深圳做生意。一家人生活非常好。
段桂秀,女,年生,现年岁,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下头组农民,红军烈士王金长遗孀。段桂秀丈夫王金长,年出生,年10月参加红军,年在福建作战牺牲,为了丈夫“等我回来”一句承诺,苦等丈夫87年。段桂秀痴等一生,却等来了他的烈士证明书。据介绍,段桂秀于年至今每月享受烈属生活补助元,年享受烈妻家属危房改造政策,补助金额四万元。
红军后代钟敏在向游客讲解红军先辈的事迹
于都县博物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支部书记管冬梅告诉记者,在纪念建党百年之际,段桂秀和长征源合唱团一起参加黑龙江电视台《青春之歌》节目录制,节目组特地安排段桂秀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党的百年祝贺、为全国人民祝福,让段桂秀见证以她的男人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好日子”。
在飞机上俯瞰壮美山河,段桂秀说,“共产党力量真大呀,到处都建设得这么好,在飞机上吃饭跟在家里客厅坐着一样稳。没想到技术这么好啊!”
出了大兴机场,看着十几车道的大道和长龙似的车流,一直“啧啧”赞不绝口,她说,“托习主席的福,没看过的看过了,没坐过的坐过了,没吃过的吃过了。通天下几多子(这么多)人,习主席好大的力量,主席蛮有把喔(有把握、有能力),全国都顾得上,食不愁,着不愁,哪里都漂漂亮亮,扁担不上肩,到处都是车。”
段桂秀在天安门广场
为圆段桂秀亲眼看看天安门的梦,天安门广场特警提供了便利。奶奶在天安门看到毛主席的照片很激动,含着泪说,“主席啊,你‘转时’(逝世的时候),我50多岁,那时我到处做饭。你走了,我好难过啊,大家都戴着黑袖章哭啊,心里恰不得(难受)啊!现在我再来看你,又快过了50年了。你是个好先生,教出了好多好学生,教出头了啊!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好。你们打平天下,现在人人来享福。大家都穿鞋着袜,有吃有穿过上好日子。”
段桂秀在天安门广场
段桂秀对围过来的游客说,“祝大家身体健康,人财两盛,万代都有。全部的社员干部身体健康!”
返程的飞机上,段桂秀分享此行的感受,“昨晚我在舞台上哭了,看见跟我们坐在一起的后生(主持人)也哭了。台下的观众也在揩(抹)眼泪。我喜欢那里的人。”“树要根好,人要心好,有天才有地,有老才有少,一代一代对老的好,你们都会有好福气。”“男要勤,女要勤,三餐茶饭不求人。老古时的话一点也没错。”聊着,南航乘务员特地给奶奶准备了一碗热稀饭,吃完后,奶奶竖大拇指给乘务员点赞“蛮好的则(zēi)寸”。
谢金俊,男,现年63岁,于都县环保局退休干部。其外公林守辉,年出生,于都县梓山镇源枫村人,年参加红军,红三军团战士,年在信丰作战牺牲。
谢金俊说,外公牺牲时26岁。参加红军时,家里已有妻子和两个女儿。当年如果不去参加红军,就会失去土地,全家就只能给地主老财当长工。为了保住分来的土地,必须参加红军与敌人作战。
谢金俊爱好摄影,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苏区振兴发展以来于都的巨大变化。他说,“以前喜欢在外面拍摄自然风光,现在喜欢拍摄家乡人文变化。现在的于都,不光是楼盘多了,人们的精气神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