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唱响新乐章长征再出发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刘梦雅谢元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14日推出《唱响新乐章长征再出发》。
管波:当时有一个“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口号,我爷爷的大哥就说要留下弟弟,自己毅然地参加了红军,据说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我是从成立之初就加入合唱团,如果说长征精神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体现,应该是担当实干,不怕困难。
每到周三晚上十点,结束合唱团排练的管波,还要从于都县城赶回40多公里之外的银坑镇谢坑村,他在那里担任第一书记。
管波:白天一整天都在村里,演出一般都是在晚上。排练时间保证不了,只能在村里练习了。
年11月,江西赣州于都县多位不同工作岗位的志愿者聚到一起,成立了这支名为“长征源”的合唱团,团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红军后人。
这些红军的后代,一直想以特别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先辈。人,很快就召集起来了。但没有经费,没有场地,非专业出身,这支“三无”合唱团面临的阻力,远比想象中大得多。合唱团副团长刘文力回忆当时的窘迫。
刘文力:就这矿泉水,半年多了都没有钱去付这个款,请老师课时费也是拖到一年多才给他,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
“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团员们的坚持下,排练不打折扣,还设定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完整演唱长达1小时的《长征组歌》,并将第一场演出的时间定在了成立仅仅半年后。团员们平衡着工作、家庭和排练,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当时唱男低声部的管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演出的场景。
管波:仿佛回忆起了先辈们参加长征的那段历史,尤其第一首《告别》的时候,大家都是热泪盈眶地唱着。唱完《大会师》,全场的观众都站起来,掌声雷动。
首演比预想的还要成功。年之后,县里将合唱团的基本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合唱团全国巡演的项目也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这支队伍终于能踏上先辈们曾走过的路。
管波:年去广西兴安参加湘江战役80周年的演出,我是作为敬献花篮的司仪,几度哽咽了,说不出话来。我们很多团员在那面墙上找到了自己亲人的名字,都非常的激动。
11年来管波已经数不清跟随合唱团参加了多少场演出,而在另一个“舞台”谢坑村,他却记得每一个细节。年,37岁的管波来到谢坑村任第一书记。
管波:当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通村通户的路都没有全部完成,水电也没有全部到户,我当时压力非常大。
比起硬件设施的不足,思想的贫困更为可怕。管波的原单位就是县里的文化部门,加上合唱团的经历,在“文化扶贫”这方面,他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秘籍。
管波:组建了三支广场舞队,派了老师专门给他们培训,放的也大多是一些乡风文明的歌曲。还建设了农家书屋,慢慢很多人不良的爱好就戒掉了。
管波到谢坑村任职那年,90后的小学教师黄悦鑫迎来了她在合唱团的第一场演出。黄悦鑫的太爷爷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黄悦鑫:第一次演出我当时好紧张,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观众,我手心一直这样握着拳,然后出汗了。
当年团里的年轻力量,如今也成了“老团员”。作为一名老师,黄悦鑫最在意的还是给学生们演出的效果,那个时候,舞台,便是讲台。
黄悦鑫:孩子们说老师我看到那些红军倒在雪地里面,我都要哭出来了。他只能用浅显的语言去跟我们说这些,但是我相信他们都记在心里了。
如今的谢坑村早已脱贫,发展肉鸡养殖、建设蔬菜大棚、投资光伏发电,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超过27万元。于都县依托红色底蕴,打造了89个“五美”乡村振兴示范点,谢坑村也成为其中之一。
管波:生活肯定要一天一天更好,一些产业要去推动。怎么实现脱贫攻坚的成果转换,包括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我们现在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听医院回来,管波惦记着去他家里看看。管波刚来村里任职那年,钟洋生糖尿病严重病变引发尿毒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管波和村干部帮他申请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和医疗补助。如今,又帮他申请无息贷款,承包了蔬菜大棚。
钟洋生:他们把我的命救回来了,把这个家也救回来了。大棚蔬菜承包了14亩,还有养鹅、养鸡、养鸭。
离开钟洋生家,管波还要赶赴晚上的演出。5月19日对长征源合唱团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第场《长征组歌》的公益演出。
伴奏响起,聚光灯下,男低声部的管波,女高声部的黄悦鑫,舞台上,穿着红军服装的每一个人,眉宇间,仿佛是当年从于都河畔出发,奔赴远方的先辈们,踏着夜色,跟随信念,奔向曙光。
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袁尚贵说,他们,将一直在路上。
袁尚贵: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在迅猛地发展,这些合唱团的团友们成了一颗颗蓬勃的种子,播撒开来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那种出发的状态,始终都拥有着长征的气概,我们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本文来源:央广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