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田头产业兴旺,村里游人如织。走进潭头村,阡陌交通,路宽道平,小桥流水,花红树绿,村民个个笑意盈盈,精神焕发。孙观发家、麻饼小屋、特产超市、富硒食堂、乡村民宿,到处人头攒动。“今年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来村里游玩打卡的人特别多……”脱贫户刘国强介绍道。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有多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然而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多种原因,潭头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潭头潭头、吃苦两头,晴三日挑烂肩头,雨三日水进灶头”的顺口溜流传多年。近年来,得益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潭头村通过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上5点多,黄带喜就来到富硒蔬菜大棚,准备采摘上市的新鲜红辣椒。“一天干8小时,就有80元的收入。”说话时,黄带喜的脸上不由地露出了笑容。
黄带喜现在务工的蔬菜大棚,就是年底由村民曾爱庆兄弟俩新建的。“面积共亩,一天最高可采蔬菜多公斤,年总产值在万元以上。”曾爱庆说,基地能有今天,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去年农行于都县支行给他发放一笔“蔬菜贷”金额就达万元。
如今,当地的富硒蔬菜大棚面积已经达一万多亩,吸纳了多名像黄带喜一样的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从农房贷、油茶贷、光伏贷再到蔬菜贷,当地农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用金融“活水”推动潭头经济社会发展。“村里还帮我装了光伏发电机,农业银行提供了贴息贷款支付安装费用,现在每年能为我带来元的收入。”刘国强的话里满是感激。
村里乘势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发展起了富硒食堂、特色民宿、土特农产品销售和红色研学旅游等产业,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村民们自此端上了旅游饭碗,过上了更富裕的生活。
“现在村子名声大了、环境好了,村民家家都富裕了,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年还只有7万多元,到去年已经达到了25万元。”村民孙观发说起这些,幸福溢于言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