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区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周年走笔⑤

近日,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在于都县文化艺术中心为慕名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们演唱《长征组歌》。该合唱团由余名红军后代自发组成,已在全国义务巡演《长征组歌》余场。黄长生记者谢东琳摄

“伍若兰虽然牺牲了,但她高尚无私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形象印在了朱德的心灵深处,红军和井冈山的人民称赞她是‘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兰花’。”

6月27日,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敏朗诵《永不凋谢的兰花》,再一次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至此,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赣南日报社主办的主题诵读已经刊播近篇,参与人次超0万,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红色盛宴。

“80多年前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栋栋古建筑、一部部文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共和国摇篮’的魅力,感受到了‘苏区精神’的力量!”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当天,在参观完叶坪革命旧址群后,来自《求是》杂志社的狄英娜这样慨叹道。

当时,中宣部、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新闻单位赴赣州开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暨“走转改”活动,部分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央新闻单位业务骨干和青年编辑记者余人,在活动中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涤荡、作风得到锤炼。

《若干意见》赋予赣州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振兴发展7年来,全市上下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围绕这一战略定位,着力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积极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扎实推进红色文化发展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高擎信仰火炬

年3月21日,瑞金叶坪红军广场古樟肃穆,红歌激荡,赣州0余名干部群众在此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表明“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6年之后的6月11日,于都河波光粼粼。这天,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长征沿线各省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数百人,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6月12日下午,于都县长征源小学传来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凄婉忧伤的唢呐声,该校一群身穿红军服、头戴八角帽的“红娃乐手”用唢呐倾情演绎《十送红军》。乐队指挥刘家盛说,希望用唢呐演绎、纪念当年红军渡河长征的悲壮场景,加入于都百姓与红军难舍难分的深情,更加富有感染力。

该校组建“红娃乐队”,每逢重大节日,就穿上红军服装演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等节目,传颂长征精神。

在于都,以长征、红军、长征源命名的学校、街道、场馆比比皆是,长征文化已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红军后代组建的长征源合唱团,9年来砥砺前行、初心不改,将《长征组歌》唱遍全国;长征纪念馆里,小红星讲解员成为靓丽风景,已有多位小朋友争当小红星讲解员;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10月举行红军长征纪念活动;年3月14日,全国第一家长征学院——雩都长征学院挂牌成立……

于都的“红色行动”,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一曲唱遍中国的兴国红色山歌,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在以赣南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形成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在赣南,这个优良传统不光念在口上、留在纸上,更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行动上。

年12月15日,赣州召开全市改作风提效率动员部署会议,号令全市上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再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创造新时代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于是,敢想敢干、奋勇争先,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善谋实干、一心为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新标杆。在广袤的赣南大地,他们俯下身、沉下心,真抓实干,跑出了振兴发展“加速度”。

几年来,赣州将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与此同时,我市编撰出版《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赣南苏区史通俗读本》《苏区精神三字经》《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书籍,形成了《中央苏区史》《苏区精神研究文集》等成果。至今,已开展5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还分别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85周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大埠农民武装暴动90周年等理论研讨活动和首届“红军长征论坛”等。

在创新实践中,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得到生动诠释,红色基因得以庚续传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打造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

“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唱的是咱长征源,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中,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领唱余玉兰的歌声让在场人员动容。

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演唱的主打歌曲是红色经典《长征组歌》,至今,足迹遍及北京、广东、山东、陕西、贵州、福建、上海,深入军营、学校、社区、红色基地等公益演出多场。

6月21日起,投资9.1亿元、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历史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八子》在全国公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我市着力打造经典红色作品,并迅速推向全国。继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之后,《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优秀舞台剧(节)目展演,《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片段分别亮相新年戏曲晚会和央视“七一”戏曲演唱会;《杜鹃哩咯红》成为全省唯一参加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老镜子》获江西省玉茗花优秀剧目奖,成为全省唯一参加中国(张家港)戏剧艺术节展演的作品;红色电视动画片《红游记》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年国产优秀动画片……

深挖红色资源再造“独好”风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年7月,毛泽东登上会昌山,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平乐·会昌》。从此,“风景这边独好”成为了我市乃至全省旅游推介主题词。

瑞金、兴国、于都三县(市)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实施《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扶贫攻坚的先行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区、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区、南方丘陵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试验区定位。

俯瞰位于于都贡江镇的金桥崩岗片区,只见主干道路迂回曲折,与长征线路极其相似。为让更多人体验长征路,该县将该项目形成2.5公里微缩长征体验线路,将生态公园打造成长征史诗生态体验园,沿线设置于都集结出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到达延安等若干微缩节点场景体验。

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共有革命遗址处(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获批实施后,年至年争取到上级文保资金3.36亿元,全市处革命遗址修缮工程顺利推进。为推进保护革命遗址法治化,《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宝贵精神财富。我市把革命遗址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将个革命旧居旧址开辟为红色旅游景点,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依托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建成87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居全国设区市前列。深入推进中央苏区机构对应的中央国家部委“寻根”,已有54个国家部委在瑞金建立行业系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全市现有相关机构35家,至今共培训0多批5万多人次。瑞金市将红色教育培训纳入旅游产业奖励扶持范围,研发了《一生守望》等一批特色课程和教材。宁都县小布镇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模式,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活化利用十大优秀项目奖。

赣州革命遗址整体保护利用,成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样板。

为了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我市将红色旅游作为全市旅游首位产业来抓,借助国家旅游局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跻身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逐步向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迈进。编制《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红色旅游区专项规划》,出台发展红色旅游实施意见和支持瑞金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政策意见。

今年3月,我市提出以瑞金为龙头打响“共和国摇篮”品牌,以兴国、于都为重点做好“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集结出发地”文章,以宁都、石城、寻乌、会昌、安远、大余、信丰等地多点支撑,加快形成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

深化与井冈山、龙岩、桂林、遵义、延安等地合作。

目前,全市打造了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等6处3A级以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启动在沙洲坝打造红色实景演艺项目,再现当年革命战争场景;推动抱团发展,中央苏区“7+2”红色旅游区域联盟成立。

年,我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次达.06万人次,同比增长44.8%,占全市旅游人次的35.79%;红色旅游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38.6%,占全市旅游收入的31.04%。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已见雏形,正迈向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

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

85年前的10月,濒临绝境的红军队伍从于都河畔出发,在重兵追堵下跨越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后走到陕北,走向新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不断前行的动力,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的深邃考量就在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考量和率身垂范,为我们在这片红土地上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提供了强大动力。(记者王晓光钟瑜)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苏区振兴赣州蝶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