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卢翔毕振山梁玉栋
《工人日报》(年09月21日01版)
嘿呦、嘿呦、嘿呦……近日,游客黄凤梅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左秀发家体验打糍粑。井冈山上,竹海盈动,神山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
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发挥脱贫攻坚溢出效应更好衔接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帮扶政策加快实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上下合力,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
靠双手奋斗,日子越过越好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旧衣服,红薯山芋当主粮……说起过去,年近七旬的左秀发念起了流传已久的顺口溜。
位于黄洋界脚下的这个小山村,贫困发生率曾达30%以上。过去群众居住的多为土坯房,一遇雨水容易倒塌。左秀发因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加上身体多病,是当地的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年。经过规划,神山村里先后成立了茶叶、黄桃专业合作社,并积极探索产业+旅游+扶贫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21户贫困户以每户2.2万元的股金加入专业合作社,按本金逐年递增分红比例,从而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实现长期增收致富。年2月,神山村与井冈山市同步摘掉了贫困帽子,昔日的穷山村已变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今,左秀发家的土坯房整修成了农家乐,成了乡村旅游的一个景点。到他家中体验打糍粑的游客不少。左秀发说:现在医疗政策好,药费基本不用自己花钱,越活越有劲!
据介绍,近年来,吉安市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让贫困农民成为真正的最大受益者,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同时,加大技能培训,打造就业平台,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
村支书彭展阳算了一笔账:往年村民外出务工,村里人均年收入多元。现在足不出户就能赚2万元。全村留守村民从年的38人增加到现在的人,有开农家乐的,有开民宿的,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最近,村口的振兴学院也建成了,发展红色旅游也有了更扎实的载体。
发展新产业,再添旅游饭
在江西,顺利摘帽的贫困村还有很多,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就是其中一个。这里既有百年古建,又有崭新楼房,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江南水乡气息扑面而来。
70岁的村民孙观发说:过去,潭头村有句老话‘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溅灶头’。如今,吃水排水已不是问题,牛圈猪舍也很干净,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景更美了,早就不是过去的潭头村啦!
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年,孙观发与村里94户贫困户一起实现脱贫。
政策好了,村里的知名度上去了,游客多了。村里人开始做民宿、开餐馆、卖特产,我家也开了餐馆、小超市、民宿,收入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孙观发感激地说,前不久,省里又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民宿产业发展,我们心里更有底气了。
近年来,该村大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从村情出发,因村制宜,依托富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特色产业。目前,潭头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我们决定发展新产业,让村民再添‘旅游饭’。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和村民们合计着,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按去年7月份到12月份的营收额计算,村民股份红利年收益率超过10%,入股村民每户年均增收元。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范俊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