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的孙观发家客厅里,一把胡桃色实木椅子引人注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把椅子上落座。客厅一侧,悬挂着一张一年前习总书记来到他家做客、拉家常的照片。
去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老区群众。在孙观发家,总书记打开冰箱,看到里面有鱼有肉,有土鸡蛋,有青菜,他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很丰盛”。
这是一个曾经很长时间闻不到肉味的家庭,因为老伴得了恶性肿瘤,孙观发家成了贫困户。但是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在驻村干部帮扶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光伏发电、入股种养合作社,年,孙观发与村里94户贫困户一起实现脱贫。
放眼望去,潭头村村道干净整洁,高低不一的白色小楼错落有致,绿树成荫、亭台水榭,极具江南韵味。村里还建起了农家书屋、阅览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每个村小组都有保洁员,对公共厕所进行常态化保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拦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曾经是村里贫困的写照。由于家里电压低,每到集中用电高峰期,村民连饭都煲不熟。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讨生活,土地撂荒,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为实施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里,帮扶干部每天轮流在村部值班,切实解决农户困难。
梓山镇土壤硒含量高,水资源丰富,过去村里一直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为了发展产业,近年来,梓山镇通过流转土地和山林,打造了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基地、万亩油茶产业林和千亩脐橙产业带。
年,潭头村以万亩富硒蔬菜基地为龙头,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户农户实现土地流转,户均增收多元;户农户通过合作社参与蔬菜种植,每亩平均收入1.3万元;带动本村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最近,村民张忠华正忙着甜瓜苗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张忠华曾是潭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广州制衣厂打工20余年,每月工资除去房租水电,几乎没有存款。4年前驻村帮扶干部找到他说,“乡村旅游很有发展前景,可以尝试瓜果种植,游客来瓜果蔬菜基地体验农事采摘。”
起初,张忠华有些顾虑:“种不好,万一亏本了怎么办?”驻村干部帮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年张忠华承包了3个智能大棚,种起草莓和香瓜,第一年纯利润就有8万元。
“去外面打工一个月挣多元,还天天加班,日子哪有现在舒服。”如今村里和张忠华一样充满干事创业热情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腰包鼓了,每天都有干劲。”张忠华说。
现在,全村18个村小组修建了3.5米宽通组路,低电压改造全面完成;96户享受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宽带网络、广电网络实现全覆盖……潭头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定电、走上了平坦路,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潭头村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6%降为0.45%,年潭头村整村脱贫摘帽。
村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潭头村第一书记肖桂花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富硒蔬菜、集体土地租赁收入、公益林收益及旅游公司分红收入,年潭头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万余元。
“过去,村里没产业,大家都出去谋生,如今产业发展好了,返乡创业、务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肖桂花说。
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游客络绎不绝。年7月,潭头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村6个村民小组、户村民加入,每户出股金0元,共同发展“富硒宴”特色农家乐和红色研学旅游项目。
餐馆、超市和民宿接连冒了出来。年,孙观发贷款8万元,将自家二层空置的四间房铺上瓷砖,安上空调和热水器,风风火火地办起了民宿。年暑假,潭头村日游客量达上千人次,孙观发家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民宿还未装修完,孙观发兄弟4人干脆合伙,又在村里经营起“饮水思源”餐馆和超市。孙观发自家种的绿色蔬菜和养殖的土鸡、土鸭摆上桌,颇受游客们喜爱。年,孙观发一家的收入达到近13万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