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于都,一个熟悉却从未去过的地方,今天终于来了。看过很多的影像,翻阅过很多的资料,万里长征出发地,老百姓拆卸自家的门板搭建浮桥的于都河,还有那依依不舍的送别场面,电影一般呈现,挥之不去,却又模糊不清。八万六千红军战士就是从这里开始长征的,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二岁,很多人还尚未成年。妻子送丈夫,父亲送儿子,义无反顾。一个父亲将八个儿子全都送进了长征的队伍,一个妻子拎着亲手做的布鞋在长长的队伍里搜寻着自己久未见面的丈夫,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如此悲壮却又无怨无悔,深情款款却又大义凛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又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没有伤感,只有豪情,没有颓丧,只有信念。必胜的信念,决战的勇气,灌注在淡薄的身体里,充盈在坚毅的眼神里。河水因之而激荡,秋风因之而动容,漫漫征程荆棘多,千难万险不蹉跎,汩汩滔滔的河水,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远去了,又回来了。五月的阳光,鲜亮而浓烈,滚烫热浪灼热着平静的于都河,攒动的人群,涌动的热情,虔诚的崇敬,一队又一队,络绎不绝;你来我往,从未间断。正是丰水季节,阳光下的于都河平静如镜,饱满宽阔。远处的青山,近处的高楼,脚下的栈道,郁郁葱葱的翠绿,荟萃着诗情画意的美景。徜徉在于都河边,矗立在长征渡口的碑石旁,看不到半点硝烟的痕迹,也感受不到半点紧张的氛围。敞亮的欢笑,愉快的拍照,兴叹的神情,坚定的誓言,交织着旖旎的美景,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苍凉与疲惫。硝烟散尽,泥泞成大道,天堑变通途,中央红军长征的渡口浮桥早已变成了坚实的桥梁,车流滚滚,商贾随行,宁静而安逸,一派繁荣。长征源纪念碑昂然而立,提示着曾经的豪情与壮阔,也凝固着时空的交错与记忆。站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门前的台阶上,似乎能触摸得到当年的痕迹,聆听得到攒动的鼎沸,感受得到于都河的喧嚣。虽然眼前一片灿烂,两岸一派肃静,淡淡的云烟依托着蓝蓝的天空,辉映着湛蓝的清澈,但一缕缕硝烟的味道,一层层蔓延的紧张似乎依然可感可见。我没有随众而去,也没有东张西望,而是深情凝望,沉思默想。一汪河水带走的是绵绵不尽的眷恋,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于都因河而美丽富饶,于都河因红军而韵味深广,邈远隽永。此处渡口水面宽阔,清波浩渺,而对岸这是鳞次栉比,青山叠翠,美不胜收,此情此景只有陶醉却鲜有悲壮苍凉。一水达三江,于都成粮仓,悠悠于都河,从前叫贡江。贡江通赣江,荟萃入长江。于都的位置处于中央苏区腹地,物产丰饶,选择从这里出发长征是最合适的选择。当瑞金、会昌、宁都被敌人死死盯住围剿的时候,于都却暂时还没有进入敌人的视野,红军日隐夜渡,没有一座桥梁的于都河并没有阻挡红军的脚步,八万六千红军奇迹般的悄然而去,于都河成了红军的幸运河。贡水滔滔路迢迢,热血一缕作弓刀。流汗流血不流泪,直面苍生披战袍。中央红军踏河远征,千里奔袭,转战东西南北,红旗所指,势如破竹,红军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更有于都人的深情眷顾与鼓舞。远征天涯由此行,汤汤河水暖军心。美丽的于都河,浸润着苏区人民深情的于都河,是万水千山第一渡,更是红军的幸运河。年5月21日星期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