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不放松开启发展新征程
硬核答卷——大事要事纷呈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高度肯定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新时代赣州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万赣南儿女深受鼓舞、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总量突破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
出口总额增长18.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落户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82个,国机智骏、山东凯马量产销售
南康家具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品牌价值跃居全国家具行业之首
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青峰药谷集聚大健康关联企业80家,青峰现代医药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
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补链强链,80个项目建成投产
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亿元,于都被授予“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
各地首位产业加速集聚,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增至12个
城乡面貌大变样
五区一体化提速快进
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平方公里,人口万
总长约50公里的6条快速路建成通车,“一环三连”快速路网基本成形
赣州西站投入使用,高铁新区核心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
蓉江新区起步区26平方公里框架基本形成
市综合文化艺术、现代会展、全民健身三大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中心城区实现公交“一卡通”,新增停车位2.4万个、为历年最多
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成
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
昌赣高铁通车运营、赣深高铁、兴泉铁路建设进展顺利
黄金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顺利开通国际航线,年吞吐量突破万人次
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兴赣高速北延完成工程量60%以上,升级改造国省道公里,国道中心城区改线工程加快推进
华能瑞金电厂二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信丰电厂开工建设
省天然气管网赣州段12条支线具备通气条件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挂牌成立,是中科院近十年在全国布局的唯一院所
获批筹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赣州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章贡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赣州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赣南数据湖示范园建成运营
5G应用示范城市启动建设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8.8%
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全面深化改革获全省考评“四连冠”
“放管服”改革取得革命性进展,“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1%
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新增减免税费49.1亿元
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七大市属国企集团顺利重组
赣州综保区获一般纳税人试点
生态建设力度空前
历史遗留的废弃稀土矿山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环保设施加快完善,建成投运工业固废处置中心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3个、污泥处理项目1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22座
生态屏障持续巩固,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力推进,《赣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环境质量全省领先,PM2.5、PM10降幅全省第一,水质综合指数全省第一
民生问题较好解决
全年减贫1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7%,4.5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公办幼儿园建成所,建成投用城乡学校30所,中心城区建成普通高中3所,结束了十年没有新建高中的历史
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社保卡就医结算全面启用
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个,市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
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62万套,基本建成1.57万套
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解决老百姓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件
实干奋进——全面小康可期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持续巩固防控战果。同时,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在医疗公共卫生、防控物资生产、应急能力建设等11个领域,谋划实施58类补短板强弱项工程项目,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中央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决落实“六保”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打好六大攻坚战,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
实际利用省外0万元以上资金增长8%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小幅增长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8%左右和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受疫情影响,在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今年任务目标难度很大。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及时采取精准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分秒必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跳起来摘桃子”,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坚决打赢中央三大攻坚战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确保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紧盯2.82万剩余贫困人口、个重点村,加大挂牌督战力度;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提升产业带贫益贫功能,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部委、省直帮扶单位和驻市部队作用,持续助力脱贫攻坚。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完成“十个清零”任务。建立完善致贫返贫监测预警、相对贫困人口帮扶等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提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成效,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赢八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控、省控和县界断面Ⅴ类水全部消灭。基本完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兴国、于都、宁都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中心城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和85%以上,新增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新改造低质低效林万亩,完成首轮、启动第二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健全“借用还”与“权责利”相统一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保持合理水平。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出清,力争非法集资陈案基本化解完结。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出台“一城一策”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
着力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加速培育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两城两谷两带”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围绕打造配套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小镇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大力引进核心三电、动力总成、汽车电子等项目。现代家居城围绕打造世界家具集散地、全国重要的家具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国际木材交易等五大中心,全面打响南康家具品牌,力争产值突破0亿元。中国稀金谷围绕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永磁电机产业园,积极引进高端磁性材料项目和电机企业,力争稀金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青峰药谷围绕打造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进青峰百亿生产基地达产达效,续建高层次人才科创园二期,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加速形成大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带围绕建设泛珠三角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延伸新型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产业链条。纺织服装产业带围绕打造品质优良、品牌知名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于都华鼎服饰、宁都童装智造等项目,建设面辅料交易市场,力争产值突破0亿元。加快各地首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每个首位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大力推动园区晋位升级。深入实施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力争全市所有园区在全国全省排位前移。
倾力扶持企业做强做优。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用好“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基金、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推动稀土集团、汇明集团、孚能科技营收超50亿元,力争营收过百亿企业实现零突破。扶持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瞪羚”企业1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家以上。
强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高标准编制完成《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加快形成中心城区龙头昂起、区域板块“四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力争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实现“双”。加快五区互联互通,新开工7条约60公里快速路,新(续)建蟠龙、螺溪洲等6座跨江大桥和蓉江四路过江隧道,完成南河大桥拓宽改造一期工程,确保国道中心城区改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启动国道梅林大桥至沙石段改建工程。高标准推进蓉江新区总部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加快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及站前商务中心建设。加速区域板块崛起,推动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突破发展,全线开工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迅速强壮河东片整体实力;抓好“三南”园区一体化发展,力争建成“三南”快线,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区;推动会寻安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规划建设7万亩生态廊道,支持会昌氟盐化工绿色科创城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抓紧大上崇生态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大余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等67个项目,把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幸福产业长廊”。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建成投用市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市现代会展中心,全面开工市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市美术馆、科技馆、城展馆、档案馆(含城建档案馆、地方志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华书城。在中心城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力度,新(改)建农贸市场7个、公共停车场26个、市民公园9个、小游园38个。全市新(改)建公厕座,改造提升老旧小区个。深入开展城市设计,提升章贡区水东、水西组团整体风貌。持续推进城市“双修”,中心城区新增海绵城市10平方公里,新建地下综合管廊6公里。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大力培育本地建筑业龙头企业。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建立“城市大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启动新一轮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创建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
实现基础设施新跃升。扎实推进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兴泉铁路,力争开工长赣铁路,争取赣郴永兴铁路、南丰至瑞金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赣龙厦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保兴赣高速北延建成通车,启动大余至遂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升级改造国省道公里,基本建成“四好农村路”。全面开工建设瑞金机场,启动黄金机场三期改扩建前期研究。建成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主体工程,加快信丰电厂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累计建成充电桩1.5万根以上。开工建设赣州综合货运码头。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防洪达标建设,建成4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县级应急备用水源和省天然气管网建设,实现县县有双水源供水、县县通管道天然气。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落实落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让赣南乡村气象更新、面貌更美、活力更足、前景更好。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总产万吨以上。打响赣南富硒农业品牌,力争建成亩以上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60个,培育富硒农业品牌50个以上。推动脐橙产业扩面增效,新增脐橙10万亩、标准化生态果园个;加快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新增设施大棚8万亩、规模露地蔬菜基地4万亩,加强“赣南蔬菜”品牌建设,创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南方分中心;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三年推进计划,筹建国家油茶产品质检中心,新造高产油茶林11万亩,力争油茶面积达万亩、年产茶油3万吨。实施油料提质扩面行动,力争三年内实现油料基本供需平衡。加快生猪复产增养,年出栏万头以上、存栏万头以上。养鸡年出笼1.1亿羽以上。新增猕猴桃、百香果、葡萄、蓝莓2万亩以上。新增林下经济60万亩。完成“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注册。高质量承办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办好赣州首届蔬菜交易展销会,让更多赣南农产品热销“走红”。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力争温氏集团屠宰加工项目建成达产,新建1个至2个万头以上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每个县(市)有1家年屠宰生猪15万头以上的企业、1个适度规模的家禽屠宰场。新增规上加工企业20家以上,确保农产品加工率突破60%。抓好15个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力争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超70个。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2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
彰显赣南美丽乡村特色。加强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省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村为重点,每个县(市、区)抓好2个示范村,强化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修缮和整治;对新建的政府投资类建筑和村民建房,加强风貌管控、引导和塑造,因地制宜、有序推动全域风貌形成,充分展现和传承弘扬赣南客家文化。启动第二批18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建立农村超高超大建房常态化整治机制,确保重点区域违建别墅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确保个圩镇、0个村庄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厕所革命”三年攻坚任务,基本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
全力引爆现代服务业
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强力突破文化旅游。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一核三区”建设,实施80个重点文旅项目。红色旅游区重点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瑞金“红色故都”、“模范兴国”红色文化城、会昌“风景独好园”等项目建设,建成运营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园;加强与“红军长征论坛”城市合作,推出长征主题、昌赣高铁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培育红色研学实践基地18个,打响“追寻共和国足迹”“重走长征路”“体验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红色研学品牌。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重点建设“江南宋城”、七鲤古镇、白鹭古村、三江水上游等项目。客家文化旅游区重点加强围屋群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狮子寨客家风情小镇、鹭溪客家文旅综合体等项目。生态休闲旅游区重点推进阳明文化公园建设,提升改造阳明湖、阳明山等景区。完善旅游要素配套,确保四星级以上酒店、特色民宿均达家以上,中心城区有5家以上五星级酒店,县县至少有3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一个旅游商品旗舰店;组建旅行社集团、导游和讲解员服务公司。力争三百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以上景区实现县县全覆盖。
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全面启动蓉江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法人机构,推动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筹建开业,申报设立瑞京人寿、瑞京基金和证券公司。创新推广绿色保险,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引入险资50亿元以上,债券融资亿元以上,新增信贷亿元以上。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尽快获批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壮大升级商贸物流。抓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顺丰创新产业园、安能智慧物流园、供销冷链物流等28个项目,争取设立大型物流企业分拨中心、国际邮快件监管中心;规划建设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加速形成快速消费品、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和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着力发展“赣坊”文创园、家居小镇、梅林古镇、大学城等夜间经济聚集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商贸综合体、一条特色商业街。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培育发展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
构建特色康养高地。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南康康养中心等13个康养综合体建设,打响石城九寨、上犹天沐、安远东江源、会昌汉仙岩等温泉养生品牌。深化医养结合试点,探索设立养老职业学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镇全覆盖。
锲而不舍深化改革开放
以改革激发新动力,以开放增添新活力,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赣服通”赣州分厅3.0版,实现高频事项全部接入,县级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率达90%以上;无证明办理事项提高至80%以上;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完成省第三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混改,力争各地均有1家国企完成公开市场信用评级。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三改合一”试点,抓好整村整组流转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50%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建设一批年营收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建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赣深高铁建设,力争开工瑞梅铁路,争取赣韶铁路扩能工程列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赣广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快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力争开工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加密黄金机场至大湾区航线,争取列为粤港澳备降基地;规划研究赣粤运河。实现产业合作升级,启动深(圳)赣(州)港产城建设,规划建设赣深电子信息产业园,举办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推动“三南”与大湾区重点城市共建产业园。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争取大湾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在赣州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后花园,力争开通赣深旅游直通车,建设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着力稳外资稳外贸。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重大活动,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个以上、超50亿元项目10个以上、超百亿元项目5个以上。强化外贸企业帮扶,出台重点外贸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和拓展海外市场。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做大做强赣州国际陆港,申报设立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力争铁海联运“三同”班列突破1列、内贸班列突破0列。申报中国(江西)自贸区赣州片区,建设江西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赣州产业园,全力推进“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
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零见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申报、全程网办”。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应对疫情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系列政策。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发挥好政府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举全市之力推进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建设,加快组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筹建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航天科工所设立攻关适配基地,支持瑞金申报设立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动大余新城机场军民合用,基本建成官田兵工小镇一期工程。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1.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以上。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建立人才举荐制度,探索设立人才疗养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人才主题园区,全市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10个,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3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名以上、急需紧缺型人才0名以上,让创新创业成为赣州最鲜明的标识。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抢抓国家“新基建”机遇,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加快建设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赣州经开区区块链技术产业园、章贡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信丰和龙南5G科技产业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建成市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一体化云资源运营平台。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增5G基站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各县县城和重要场景5G信号连续覆盖。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办好省51件、市50件民生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让就业更充分更有保障。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9.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援企稳岗和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力度,落实好招工激励、就业补贴、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政策。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补贴性培训不低于11.9万人次。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打好治欠保支动态清零歼灭战。
让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50%以上,全面消除无证园。加快所城乡学校建设,中心城区新(续)建13所、基本建成9所,全市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完成所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基本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确保毛入学率达92%以上。实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服务、强基”行动,抓好10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各地办好1所骨干公办中职学校。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赣南师大、赣南医学院分别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让群众获得更高质量健康服务。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加医院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整体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紧急医学救援与疾控机构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建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深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动南康、兴国、于都、宁都、瑞金、医院。深化“三医”联动,加强医保市级统筹,启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先诊疗、后付费”试点范围;提升分级诊疗质量,力争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
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书香赣州。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抓好《一个人的长征》等剧目创排工作。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篮球场个、足球场86个、羽毛球馆个,每个县(市、区)建有健身步道公里,社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积极筹办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等赛事,支持定南足球、南康乒乓球、石城冰球、崇义户外运动、上犹水上运动等特色体育发展。
让特殊群体感到更温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2万套、基本建成套,全面解决章贡区返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抓好4个示范性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倾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残疾康复等工作,为困难群众筑牢保障网。
让社会治理更精细更高效。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强化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重点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到位。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维护宗教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加快补齐应急管理短板,新建市综合物资仓库,升级改造市应急指挥中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力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振兴发展政策。抢抓国家稳投资、扩内需的“窗口期”,抓紧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项目进入国家“盘子”。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凝心聚力奋力夺取双胜利
●统筹最好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
●市内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
●确保疫情期间“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了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名援鄂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出色完成任务平安凯旋
●广大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司其职,社会各界真诚奉献踊跃捐赠,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广大人民群众并肩作战
●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30条”等系列政策
●大力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防控疫情促生产”活动,企业同期复工率、产能恢复率、员工返岗率居全省前列
●为了不误农时,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粮食生产“不抛荒、单改双、扩面积、增产量”,早稻播种面积实现大的突破,是近十几年来最多的一年
●市县领导挂点督导,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人员排查、物资设施等“五到位”要求,全市初高中和中职学校毕业班安全顺利开学
●毫不放松打好脱贫攻坚战,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贫困户收入“20条”、创新推行“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精准帮扶措施,大力开展“十个清零”行动,确保疫情期间帮扶不中断、就业不中断、收入不中断,脱贫攻坚高质量、可持续
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是全国全省疫情发病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确诊病例“清零”最快、实现无新增确诊病例最早的城市之一。
通过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社会运行趋于正常,成为全国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最快的城市之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复工复产调研组指出,赣州复工复产行动快、力度大、调度紧、措施实、效果好,形势喜人,成效明显。(刘鹏戴琛刘平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