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武装割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辛探索实践;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到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13年坚守;从万太行子女燃起的抗日烽火,到大别山老区飘扬28年的红旗……每一个革命老区,都满载着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谱写了历史的辉煌乐章,耸立起一座精神高峰,始终鼓舞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上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老区精神闪耀光芒

秋末冬初的赣鄱大地,万山红遍,美不胜收。五百里井冈峰峦叠嶂,弯弯小路刻下中国革命通往胜利的光辉大道;于都河水静静流淌,中国共产党人史诗般的远征故事流传不息。

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通过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理论引导和大胆预见,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写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之作。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精神和老区精神的发源地。”井冈山博物馆编研陈列室副主任周见美说,革命老区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名,更是炙热的、闪耀着光芒的、有着实体的精神,党领导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就是老区精神形成和丰富的过程。

赣南苏区当时有万人口,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多人,还有60多万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洗衣队等支前作战队伍。年10月初,红军从于都河开始长征,于都人民自愿贡献了多条船,千家万户拆了门板、床板、瓜棚、店铺板支援架设浮桥,有的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捐献了出来。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长期坚持艰苦残酷的斗争,并在战斗中日益壮大,由出师抗日时的4.6万多人,到抗战胜利时发展到万多人,民兵达到万多人。根据地人民为支援自己的军队不惜一切,陇东的粮仓养活了几十万大军,延安窑洞的纺车昼夜为战士赶制军衣,百万根据地人民扛着扁担、推着小车伴随人民军队解放了全中国。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这是老区人民牺牲奉献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罗春花说,“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是老区精神的内涵。”

传承信仰的力量

行走在江西革命老区星罗棋布的红色景区,人们常会看到一群群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的人,或在蜿蜒山路上有序前行,或在革命旧居旧址前深情缅怀……一个个红色地标、一处处革命旧址串联起党的百年征途,见证了先辈先烈艰难曲折、矢志不渝的上下求索,记录了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私无畏的奉献牺牲,蕴藏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标定出“往哪里去”的精神路标。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烈士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刘仁堪烈士在就义前,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然用脚蘸着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江善忠烈士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井冈山斗争中,弱小的红军与敌人殊死战斗,他们脖子上都系着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在这一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近5万人,留下姓名的只有人。今天,在茅坪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墙上悬挂着当年43名出席大会的代表名单。新中国成立后,还活着的只有7人。”江西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叶婧说,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老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弘扬老区精神,就是要自觉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挺起精神脊梁,真正成为终身不悔、百折不挠的共产主义战士。”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金华说。

10月27日,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开幕,本次红博会主题为“万山红遍,重上井冈”。博览会吸引了29个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成员单位省份参加,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文创演艺和旅游商品企业、旅行商等参展。红色旅游博览会目前已举办了10届,推动了中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这些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人走进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让老区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芒。”井冈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张艳华说。

在长征出发地于都县,红色景点成为热门“打卡地”。“正是因为有无数先烈为理想奋斗、为革命牺牲,才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南昌的游客曹峻说,发扬老区精神,就是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激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循着红色足迹一路追寻,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田野……一幅幅无比鲜活的壮美图景,描绘着江西革命老区城乡面貌的巨大变迁。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土地,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落。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烈士后代孙观发等乡亲围坐话脱贫。

再访潭头村,这里人头攒动,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旅游大巴。孙观发正忙着整理客房的床铺,准备迎接游客的入住。如今的孙观发,不仅是潭头村旅游公司的股东,还是讲解员,每天讲解不下20场。

把镜头转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年农历小年,与祖祖辈辈“窝”在山坳里的村民们一样,彭夏英怎么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亲临神山村,并来到了她家。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彭夏英和丈夫将住了大半辈子的住房腾出来,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年她不仅主动申请脱贫,还积极带动符合条件的村民共同脱贫。

历史的坐标在他们身上交汇。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井冈山样本”。年4月26日,随着于都等7个贫困县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实现“清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在赣南革命老区,城乡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快、面貌变化大、老百姓受益多和获得感幸福感强的时期。年至年,累计减贫.88万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年至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要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年1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11月2日,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发言中表示,要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坚持一心为民谋利益、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满怀豪情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努力续写红土圣地新的时代荣光。

“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瑞金沙洲坝的‘红井’、叶坪村谢大娘屋顶的‘天窗’、自带干粮去办公等红色故事,至今仍被大家广为传颂。”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胡日旺说,老区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并加快实现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老区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