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阆中县志

清咸丰《阆中县志》下册志余(六)北城有旗杆。

北城上,有旗杆一,不知竖自何时。乾隆五十一年,折为三段,人谓是桓侯故物,舁庋庙中。

清咸丰阆中县志

大竹王鲁之懹曾,作《旗杆行》云:

『英雄死尽天亦老,谯周命大降王小。

桓侯坟上乱草生,阆州城北旗杆倒。

此间父老争相传,亭亭曾立侯生前。

我来谒墓大惊诧,手扪断处思当年。

当年重镇开戎府,真就羽翼生飞虎。

八面山风上将台,高悬大纛通天鼓。

一朝栋梁忽摧拆,此木断来亦千古。

神物不朽不在大,长仅寻余围尺五。

皮如铜铁班如龙,气带风霜色带土。

中间劫火神明护,留取龙身守侯墓。

不然雷雨九天来,早同剑化延津渡。

噫吁嚱,复歔欷!

我昔成都谒惠陵,石麟不见空斜晖。

孔明祠堂古柏树,无复霜皮四十围。

君臣遗爱亦已尽,何况永安宫殿不灰气。

宫殿灰气不可复,巴蜀江山空郁郁。

惟有此间旗杆倒尚存,说是汉家旧日军门物。』

张飞字翼德

历史巧合的是,在距离北城门不到米处,原迎恩街元戎府蒙家桅杆大院。

蒙家桅杆大院始建于公元年秋开始由骁骑将军一品大商蒙元亨亲自督建,在川北镇将士的大力协作下于雍正二年(年)竣工,历时三年完成康熙帝御笔“元戎第”。

门阔五开间元戎府大院门口竖立两根高9米的木桅杆。历经56年时间,于年(乾隆四十五年),在这年夏天被雷雨所及,有一桅杆折为三段,其中两段被蒙府家人抬到离北城墙处遗弃。底段同样树立在元戎府原地,从此民间又称元戎府为蒙家烂桅杆,直到民国年间被毁。

那为什么元戎府蒙家桅杆倒掉后,后人没有维护呢?

这得从公元年,年85岁的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说起,这年冬天蒙应瑞请旨迎恩百年墓葬情况,给家人告诫,蒙氏因皇恩浩荡,以满汉将帅提携,百姓抬爱,贵为蒙家将。

帝赐元戎宅第,如在他百年之后,出元戎府世代居住在此维护外,双桅杆应顺天意,应保留多久为多久,不必刻意维护。或许这就是乾隆四十五年蒙家烂桅杆由来,以及元戎第大门靠南之谜。

阆中元戎府高9米的桅杆折为三段,也标志着蒙家三元大将军蒙善宇蒙元亨蒙应瑞时代成为历史。

蒙应瑞字兆麟

《桅杆情》

英雄从征凯旋归,帝赐蒙门三将升。

御笔一挥元戎第,门阔五间桅杆立。

转眼时光六十年,蒙家桅杆三段折。

折段桅杆去北城,丢弃遗物为何处。

后世不知是文物,曾立军门元戎府。

时光弹指数百年,我辈今阅县志观。

名家作诗棋杆行,遗物侯门千古存。

我思阆苑蒙门人,遗物桅杆难保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