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60xh.com/xinwen/3260/54478.html

个人照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长安村蓑衣塘刘家祠堂旁一间小画室里,一位长者神情专注地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时而挺身端详,时而落笔迅疾,运笔转接、重压轻提一气呵成。转眼间,一幅牵牛花下雏鸡觅食的《生机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正在画画的长者就是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世群。

"一苏大″会上(油画)

刘世群于年出生于长安村蓑衣塘。在那个年代,上学算得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刘世群回忆道:“父亲的支持难能可贵,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别说是画画了,我都不知道铅笔长啥样。没有笔,就把木炭抓在手上,弄得满手乌黑;没有资料,父亲就从废报纸上剪下一块块小图片,让我去描摹;没有画纸,就在母亲搓光滑了的洗衣板上涂鸦。”

退盐(水墨画)

到了中学,刘世群遇到了第一位启蒙图画课老师陈珍凤。陈珍凤老师用稀有的粉笔在黑板上为他作示范画,在课桌前一笔一划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他画画,并鼓励他一定要把画画坚持下去。在大学期间,刘世群遇到了第二位业师漆德琰,他是江西红色题材创作名家,对刘世群今后的创作具有深刻影响。

窑洞前的课(油画)

毕业后,刘世群放弃了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留在赣南,挖掘生动的红色素材。年他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又遇到了靳尚谊、罗工柳、詹建俊等红色题材名师名家。他们的教导更加坚定了刘世群讴歌中国革命红色历史的信心和决心。

个人照

生长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发祥地的刘世群,一直以饱满的激情深爱着这片红色热土,红色革命素材也成为他美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在赣南苏区的时候,照片留存极少。为了塑造好毛泽东形象,他数十次赴瑞金、于都、兴国、寻乌、会昌等地,拿着样稿向老红军、党史专家了解情况,连毛泽东下巴上长痣时间、大小和头发厚薄等点点滴滴细节都不放过。

年,刘世群接受于都县邀请,创作了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碑基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组画。完成后,他又继续深化修改为油画。他一次又一次来到于都河畔寻找灵感,一遍又一遍观看影视剧《长征》和翻阅老红军的回忆录,向党史专家请教、到博物馆查找资料,几本记录本、速写本上密密麻麻地留着采访笔记、采风素材……此画从初稿、二稿、三稿到十一稿,历时十余年,最终完成定稿《年10月于都河》。

罗福嶂会议(油画)

刘世群探寻红色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留住红色记忆的画笔从不干涸,他以用画笔讴歌苏区精神为己任,走遍了赣南所有的重要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将一幅幅既尊重事实又达到理想审美效果的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

寻乌调查(油画)

《毛泽东在“一苏大”》《退盐》《红四军罗福嶂会议》《红军反“围剿”》《寻乌调查》《谁持彩练当空舞》《登会昌山》《苏区反腐第一枪》《南国烽烟》等题材重大、时代感强的红色革命主题大型画作,都是他通过反复实地调查、采风写生、几易其稿完成的。其中《工农堡垒》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开国将军张耀祠》《欧阳平将军》被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联永久收藏。同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术创作生涯中,除红色题材之外,刘世群还通过油画、国画、水粉画、连环画、素描、雕塑等形式,创作了一批表现赣南客家风情的作品。

出发远征(浮雕)

“我要把红色历史题材画到底。”年已七旬的画家刘世群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耗时长、严谨性高的红色历史画上,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精神。

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之际,看着自己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在《江西日报》《赣南日报》、艺术中国等媒体发表,他表示:“最让我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还是赣南红色历史题材的创作,我将继续用画笔定格一个个革命瞬间,鼓舞苏区人民和青年书画爱好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字转自"学习强国"

长征前夕(油画)

寻路(中国画)

仁风山调查(国画)

上油山(国画)

苏区妇女(国画)

送别(油画局部)

谁持彩练当空舞(油画)

会昌山上(中国画)

年10月,于都河(油画)

工农堡垒(油画)

苏区反腐第一枪(油画)

苏区人民真好(油画)

第五次反围剿之战(中国画)

红色故地(油画)

个人照

艺术简介

刘世群,江西寻乌人,赣南师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美协名誉主席。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省美协理事、省油画研究会副会长、赣南画院院长、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和副院长等职。有作品获全国美展优秀奖、全国教育系统金奖、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作为省市政府礼品赠美、日、德等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