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于都河水,奔流不息,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年10月,就是在这里,红军主力部队8.6万余人横渡于都河,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年9月,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而中央苏区一方,因为受“左”倾路线影响,加之军事指挥失误,在战事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中央苏区红军节节败退,中国革命陷入生存危机。

年5月,面对严峻的形势,红军只有撤出中央苏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才能重新开始革命。而此时,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东线,敌军已逼近中央根据地;北线,瑞金已经成为敌人重点监视地区;西线,是莽莽大山,部队无法展开行动;惟有南线,红军与陈济棠进行了秘密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而于都,正好位于中央苏区的西南角。

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陆续抵达于都县城,在这里集结修整,准备渡过于都河,继续南行。为能成功渡河,红军军委对于都河进行了勘察,确定了渡河位置。

Δ中央红军渡河路线图

于都河宽多米,水深1-3米,最大流速为1.2米(每秒),河底为沙石,要渡河,必须搭建渡口和浮桥。在深水区,红军用民船坐桥脚,上面铺上门板搭成浮桥;在浅水区,红军就打下木桩做桥脚。尽管主要材料红军都已经备好,但要搭建如此长的浮桥,桥板、绳索等材料还是十分缺少。

于都根据地的乡亲们都很热情,听说红军渡河搭浮桥缺材料,不管自己的材料是干什么用的,立马就送给红军先用。一位姓赵的乡亲听说红军需要木材,当即就要拆掉自家的瓜棚,当时南瓜尚未成熟,红军就劝他:“瓜还没熟,瓜棚不能拆。”赵姓乡亲却不顾阻拦,硬是拆了瓜棚,自己将木料扛到了河边。

还有一位姓曾的老大爷,硬是要将自己的棺材木捐出来,红军战士拗不过,只得收下。周恩来同志听闻此事后,感慨万千,说道:“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Δ周恩来题词

为了监控红军的动向,国民党军派出飞机在空中侦察,为使渡河不被发现,所有行动都只能在夜晚秘密进行。10月17日到20日,4天的时间里,在于都人民的帮助下,红军每天从下午五点开始架桥,通宵渡河之后早上六点又拆掉浮桥,8.6万人的军队,安然渡过了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

Δ长征源题词

Δ于都县长征渡口

斯人已去,渡口犹存,红军战士从这里出发,从这里迈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他们经过刀山火海的淬炼,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铸就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