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
《赣南日报》03版刊发
《小山村大变化——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
以党建引领乡村环境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赣南日报电子版截图
全文如下
↓↓↓
小山村大变化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以党建引领乡村环境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本报记者张锦辉陈参钟仁贵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年5月在江西唯一视察的村落。在视察中,习总书记重点察看了村容村貌、旧房改造等,高度评价“这样的农村不比城市差”。作为一个仅有户人的小山村,为什么能得到那么高的认可?带着思考,7月中旬,调研组一行赴潭头村蹲点调研,实地察看并访谈了村组干部及老党员、村民代表。通过调研发现,潭头村有这么几个特点:
支部抓引领党员作表率
人人都是一面旗帜
调研中发现,过去“遍地空心房,处处乱破荒”是潭头村最大的“痛点”,“白天外人进村经常迷路、晚上本村人都找不到出路”是群众的普遍反映。痛则思变,绝境求生。村党支部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切入点,将空心房拆除作为任期内最大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提出了“先易后难、分片包干、党员干部带头”的“空心房”整治总体思路,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划片包干,人人肩上有担子。打破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传统,压实村“两委”干部包片、村民小组长包组责任,划定责任区、设定责任岗,个个身上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村党支部牵头每周召开一次村干部例会、每10天左右召开一次村民小组长会议,常态化调度落实。村组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既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又联亲带友、帮带督促。
党员作先锋,一线带头干。党员作表率,发展跑得快。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其作为党员“先锋创绩”的主战场、检验党员党性的“大舞台”,组建党员服务队,带头拆除自家空心房、带头宣讲政策、带头帮助拆房等。全村60名党员,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对村里工作很热心,什么事情都争着干、带头干,凡事走在群众前面,形成了很好的“头雁效应”。
做实做细思想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过去有些干部不重视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好心办坏事。潭头村把做实做细群众思想工作作为推动空心房拆除的首要任务。有的党员干部走访同一农户家几十次,硬是把“仇人”走成了“亲人”,群众对空心房拆除从“抵制”变成“欢迎”;有的老人受传统“土葬”习俗影响,“空心房陈放棺木不想拆”,党员干部踏破一双鞋、磨破一张嘴,终于松动。同时,村党支部牵头组建村民理事会,把一些村内或姓氏内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或党员、乡贤吸纳为村民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在宣传政策、动员督促、现场引导、调处纠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解决部分农户“固守陈旧观念不愿拆”“权属纠纷不能拆”等难点问题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效果。
以前每个干部单打独斗,现在全村上下凝心聚力“大兵团作战”,每个干部都成为一块阵地的“指挥官”,每个党员都成为奋力攻坚的“一面旗”,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
昔日潭头村一度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房屋漏、电压低、道路差、饮水难,曾有“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浸灶头”的嘲言。让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安全房、过上幸福日子,是潭头村新一届“两委”班子的最大心愿,是党员群众万众一心加油干的不竭动力。潭头村紧紧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强大推动力。
尊重群众决策权,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过去有些村一味“建了拆、拆了建”,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潭头村没有这么干,村党支部一方面发动群众讨论,另一方面邀请专业团队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综合考虑区位地势、村庄习俗等因素,专家意见与群众想法不谋而合。
“软引导”变“硬杠杠”,群众共同监督。村党支部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村规民约》,细化村民建房层高、面积、立面控制等“硬指标”,村民的共同意愿转化成人人自觉遵守的“刚性约束”。村民既是执行者也是监督员。村党支部指导成立村民理事会,由退休老党员担任理事长,刘、孙、李、张每个姓氏的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理事会成员,参与建房审批放样、监督建房规划执行,及时发现制止超面积超高、不按规划建房行为。对“顶风违建”不听劝、不收手的报镇村土管部门依法拆除,形成震慑,遏制违建风气。
公正公开,让村民心里透亮。村党支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主动引导村民参与村里大小事务,每一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群众参与,让群众看、群众议、群众定。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专责履行“村纪委”职责,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村务公开等事务。不定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屋场会,向村民公开村“两委”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同时,聘请老党员担任项目监理,对村内实施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确保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让群众放心。
注重完善常态机制
不是管一时,而是管长远、管长效
“建设美丽村庄不能一建了之,要持续呵护,让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是村“两委”一班人多次讨论后形成的共识。调研中我们发现,村党支部不仅在村庄建设上高标准谋划推进,还在呵护村庄环境上做足了“绣花”功夫,建立了一系列长效管用的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办法。
网格化管理,全村“一盘棋”。在环境整治中,潭头村不是笼统简单部署推进这项工作,而是建立了覆盖全村、各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把村“两委”干部、小组长、党员等发动起来,实行村干部包片、小组长包组、党员联户包路段,明确任务清单,一个区块一个区块抓,一户一户整治。这样党组织就把所有力量组织起来了。
户户宣传到位,弘扬文明新风。“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家家户户的共同呵护”。潭头村将全村1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片区,村“两委”干部分片召开屋场会、户主会,宣传引导文明新风尚,动员每一户农户做到“五净一规范、六清二改一管护”。结合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组织帮扶干部进村走访联系贫困户,面对面宣传、手把手指导,提高村民人居环境意识。“除陋习、讲文明、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以户为基本单元,每月开展卫生评比。结合“赣南新妇女运动”,村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争创卫生清洁文明户评比活动,由党员及村民代表组成评比小组,一家一户上户检查,互相比、互相看、互相议,评选卫生清洁文明户、最不清洁户,建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对文明卫生户予以挂牌表彰、对卫生屡次较差的农户公开“曝光”,营造人人爱卫生的良好氛围。
同时,潭头村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村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集中学习的同时,组织有劳动力的党员到公共广场、主要路段等节点难点开展义务劳动,整治环境卫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青年、妇女等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集中清扫陈年垃圾、盲区死角,对少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农户由志愿服务队专门开展定点帮扶。
幸福是奋斗者的奖杯。从一个破旧小山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秀美新家园,潭头村的发展变迁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最核心的是正确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好政策。党的好政策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一直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老区人民的冷暖挂在心间,深情关怀赣南老区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从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赣州成为中部中的“西部”、老区中的“特区”。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到这些惠农政策在潭头村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受到农民群众真心拥护。许多村民由衷赞颂:“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潭头村的实践启示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赣南的深情大爱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支部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组织坚强有力,,群众就有依靠。潭头村的党组织强在什么地方?首先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许多村民反映,潭头村的变化,主要归功于有一个好书记。在调研中,我们直观感觉刘连云年富力强无私心、脑子活有担当、不讲虚话很务实,特别对村庄建设管理有思路、有定力,善于团结党员群众力量一起干。其次是有一个扎实肯干的班子。潭头村注重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成为引领全村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主心骨”“压舱石”。再次是有一支极具活力的后备力量。潭头村党支部紧紧把党员、“三类小组长”、人才乡贤等各方面力量攥在手中,作为推进村级各项工作的“生力军”。党组织有号召,党员组长及人才乡贤带头干,群众有困难,党员组长及人才乡贤第一时间赶到。潭头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突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把党组织打造成引领一个地方发展的“主心骨”。
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了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好传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热情关心,是我们在调研中一个很大的感受。不管是在空心房拆除还是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潭头村党支部都不懈努力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干。潭头村有许多优秀乡贤,村里干部每年都会在春节、清明等乡贤回村时上门走访,争取支持。村民对村里事事知情、能参与监督、有发言权,自然就会跟着走、抱成团。潭头村多年实现零上访,也有这方面原因。潭头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农村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归根结底是把群众组织起来,把村民的发展意愿调动起来、特长优势发挥出来,集中力量“撸起袖子一起干”。
最可贵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潭头村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关键在于村党组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管班子、干部怎么调整,潭头村始终坚持村庄发展蓝图,不换频道不变调,每年梳理几个群众关切的问题、办好几件民生实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干一件成一件,不达目的不罢休。潭头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农村变化不是一日之功,必须找准方向、接续奋斗,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来源:赣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