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第23批援突尼斯医疗队(江西)顺利凯旋,赣州医疗队7名队员在圆满完成一年的援非医疗任务后,乘机平安抵达赣州。
去年10月31日,来自赣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和赣县区妇保院的7名专家,开始了远赴万里的医疗援助工作。
一年多时间,他们远离祖国和家人,克服语言障碍及设备药品短缺、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在突尼医院为当地居民开展医疗救助,赢得广泛认可和称赞,用医者仁心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
克服困难不言败
“出发前,我们设想过很多困难和可能性,但当看到车窗外的房屋和树木越来越稀少,沙漠越来越广阔,首先出现的是莫名的孤独与震撼。”赣州医疗队领队黄东北告诉记者,当地的生活、医疗等条件比医疗队预想的还要艰苦、还要差。
西迪布济德省地处突尼斯中南部,紧靠沙漠,地广人稀,省辖区面积多平方公里,人口仅40余万人,医疗资源极其匮乏。
图为赣州援外医疗队专家正在突尼斯开展义诊活动。
抵医院后,如何与当地的患者沟通交流,成为援外医疗队首要克服的障碍。医疗队虽然经过半年的法语培训,但是由于当地居民大部分为贫困家庭,居民文化水平极低,大多不会说法语,只会阿拉伯语。
没法沟通,就没法开展援助工作。赣州援外医疗队立即医院沟通协调,医院随即为每一名援外医疗专家配备了一名护士翻译,援外医疗队的工作才有了顺利的开端。
困难总是在不经意间接踵而至。克服了语言最大的障碍,设备药品短缺、生活条件的艰苦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在突尼斯的一年多来,赣州援外医疗队守初心、担使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当地居民开展医疗救援,赢得广泛认可和称赞。
医者仁心受夸赞
“Jevousremercie!Mercilachine”(谢谢你、谢谢中国),回忆起突尼斯当地居民说出这句话时,赣州援外医疗队队员谢能翔在会诊室激动万分。
图为赣州援外医疗队专家正在突尼斯为当地居民进行义诊。
一日,一位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突尼斯中年男性患者来到谢能翔的会诊室就诊,谢能翔立即为该患者进行检查,他发现,由于患者发病时间长、恢复缓慢,就诊时已经有面肌痉挛、口角倒错并发症。
经过谢能翔仔细检查、诊断后,并给予针刺、徒手艾灸,并配合轻柔面部推拿、面肌训练,2个疗程后,患者能自如闭眼、耸鼻,恢复效果显著。
在接下来的日子,患者一个接着一个来到谢能翔的会诊室接受治疗。当地群众总会给谢能翔留下最温暖的一句话:“Jevousremercie!Mercilachine”(谢谢你、谢谢中国)。
“能把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带到离祖国万里之遥的突尼斯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我们为他们工作,他们也用简单的语言温暖着我们,我想,中突的情谊就是通过这种互相信任和鼓励,变得牢不可破。”谢能翔说,当患者说出“谢谢中国”时,他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鼓励着他,这股力量来源于背后的祖国。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医院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参与了多次生命营救,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精神印刻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印刻在当地群众的心坎上。
义诊下村显大爱
年11月25日,赣州市援外医疗队西迪小分队前往该辖区的一个小村庄进行了第一次义诊,这是赣州市援外医疗队到西迪布济德20天的日子。
图为赣州援外医疗队与突尼斯当地居民合影。
经过半小时多的车程,援外医疗队抵达了目的地,当地村长(酋长)得知援外医疗队的医师要前来为村民义诊,早早的在他的庭院内搭建了一间小小的诊查室,方便援外医疗队就诊。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这样简单的摆设,成为了援外医疗队临时的“会诊室”。
由于当地的卫生条件,再加上当地人们的卫生习惯,使当地许多居民患上了肠道寄生虫疾病等疾病。援外医师们一刻也不停歇,听心肺、测血压、查眼疾……援外医疗队就在那简单的会诊室当中“联合会战”,有条不紊地为每一位前来就诊居民义诊。
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次的下村义诊、抢救,赣州援外医疗队在突尼斯留下最宝贵的工作经历。自年11月4医院至今年11月,赣州医疗队共接待门诊患者余人次,收治住院余例,会诊病例余人次,开展手术余例,开展针灸、火罐及液氮冷冻等治疗余人次,行CT检查余人次、超声检查余人次。同时,带领当地医疗团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医者仁心、不忘初心。赣州7位援外帮扶医疗队员,带着亲人的祝福,带着医者的使命,舍家奔赴遥远的他乡,以精湛娴熟的诊疗技术全心全意为非州西迪布济德省偏远落后地区百姓健康服务,书写着一个个点亮心灯的感人故事,用医者仁心为中非友谊再添砖瓦。
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卢芳记者杨成雄曾祥坚
原标题:《漂洋过海去援非!看赣州这群人如何治愈非洲“医疗之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