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葛坳乡的圩场
第一节集贸市场
宋代,葛坳就开设了大田、上脑2个集贸市场。当时,全县的集贸市场非常少,仅有小溪、仙下、银坑、桥头等少数圩场。
民国时期,县内集贸市场发展到63个,其中葛坳境内就有5个,即曲洋圩、葛坳圩、澄江圩、大田圩、上脑圩。但因社会腐败,经济落后,市场也较萧条。葛坳、曲洋等圩仅有零星的几户药店、杂货店和饮食店。摆摊设点的多为外地来的商贩。市场主要进行粮食、肉类、食油、手工业品等交易。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日趋活跃。初期,由供销合作社、粮管所、食品站等单位为商品经营的主力军,农副产品及工业、轻工业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涌现,市场一度繁荣。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场贸易比较混乱,粮油等一、二类物资不准进入市场,一些三类物资也受到控制。特别是~年,逢圩日期改传统的3天1圩为10天1圩或5天1圩,农民逢圩要向生产队请假,市场因物资短缺、人员稀少而出现萎缩状态。
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葛坳贯彻“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政策,坚持“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原则,立足改革,支持生产,促进流通,方便群众,协调关系,市场贸易得到较快发展。葛坳、曲洋等圩场恢复每月9圩的传统圩日。
此后,上市人员不受限制,上市商品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物资(要求完成计划后才能上市)外,一般物资都逐步放开,集贸市场出售农副土特产品、牲畜、禽蛋、林产品、生产、手工业品、日用品、烟酒等,市场日趋繁荣。现将葛坳主要集贸市场简介如下:
葛坳圩建于明代。位于县城东北面54公里塅中溪边,系乡政府所在地,属本县北部主要集贸市场之一。西面横贯于都至曲洋公路,北面纵贯于都至宁都公路,为全乡交通枢纽。明中葛氏开圩“老街”,明末徙圩至此。原圩正方形,始名“棋盘圩”,后以姓氏改今名。
传统圩日为农历二、五、八日,民国时期也是如此。年3月1日,葛坳圩依据县政府通知精神,实行过10日一圩制,每月3个圩日,实行了1个多月,因群众意见大,4月14日,县政府决定每月3圩改为每月6圩,葛坳圩日因此更改。年恢复传统圩日,即农历二、五、八为圩日,每月9个圩日。~年,逢圩日期改传统的3天1圩为10天1圩或5天1圩。年恢复传统圩日,还是农历二、五、八当圩。后随经济发展,市场交易越来越频繁,圩日因而增多,改为二、四、六、八、十为圩日。年1月20日,葛坳乡第十五届人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更改葛坳圩日,由原来的农历二、四、六、八、十圩日更改为农历一、三、五、七、九圩日,自当年正月初三实行。
葛坳圩在解放后得到了较大的改建和扩建。年,圩场建起市场顶棚1座,长20米,宽15米,总面积多平方米。年,葛坳圩开辟仔猪交易行1个,面积多平方米;年底,市场总面积多平方米,其中主街长米,宽20米,东西走向;有商业网点95户,从业人员人。年,兴建店面多家。年,乡政府投资35万元,铺设了一条长米,宽7米的主街道水泥路面。年,葛坳圩老街得到全面改造,街道水泥硬化面积达余平方米。年,葛坳商贸大市场初具规模,建成商业店面54家,增加市场面积平方米。
圩场内货物琳琅满目,人头攒动。一般情况下,赶集的人数都在人以上。宁都、瑞金、兴国也有不少人到此交易,葛坳圩既是葛坳全乡商品交易的中心,也是县境北部最大的边贸集市之一。
曲洋圩建于清代。位于县城东北面70公里梅江河畔,为原曲洋乡政府所在地,是本县北部主要的集贸市场之一。梅江河两岸山多弯多,汛期河峡堵水,形成一片汪洋,故名曲洋,曲洋圩依地名而命名。曲洋圩水陆交通便利,物流畅通,商贾云集。水运上至宁都、下至赣州,陆运客车、货车至于都县城,每日数趟。主要集散物资有:家禽、仔猪、猪肉、鲜鱼、粮油、豆类、薯粉、花生、萝ト、棕片、蔬菜、竹木制品等产品,农副产品尤以薯粉、扁萝卜闻名县内外。
建圩初期,曲洋圩只有三、四家路边小店和10余户农民住家。年,曲洋区苏维埃政府设于此地,并建起了1栋圩棚,市场开始形成一定规模。主要上市产品有猪肉、粮油、豆类、蔬菜等。圩内街道南北走向。肖氏居多,清初由宁都半迳迁入。
曲洋开圩至今,包括民国时期,传统圩日是农历一、四、七日。年3月1日,曲洋圩依据县政府通知精神,实行过10日一圩制,即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日为圩日,每月3个圩日。实行了1个多月,因群众意见大,4月14日,县政府决定每月3圩改为每月6圩,曲洋圩因此改为农历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为圩日,即逢“一、六”为圩日。年恢复传统圩日,即农历一、四、七为圩日,每月9个圩日。-年,逢圩日期又改传统的3天1圩为10天1圩或5天1圩,年恢复传统圩日。
建国后,曲洋圩不断建设发展。年,曲洋圩开辟了仔猪交易市场和竹木市场(多平方米);特别是当年5月小江河大桥建成通车后,东西两岸沟通,市场更趋繁荣。年,1座多平方米的圩棚建立起来;年底,曲洋圩市场总面积平方米,其中主街长米,宽5~19米,东西走向;有商业网点64户,从业人员87人。年,面积.3平方米的1座猪肉棚建立起来,是土木结构。年起,紧依原曲洋乡政府东北面建设曲洋农贸市场,分3期工程进行,建有店面余套、农民街2条(黄屋乾农民街和小源农民街)。
年,葛坳乡政府以原曲洋农机厂为中心,重新对曲洋圩进行规划建设,街道铺设面积平方米,増加商业店面65家,并于8月建成,在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开圩,圩期仍逢农历的一、四、七日。通常赶集人数超过人。
澄江圩建于明代。位于葛坳圩东北面7公里溪边山脚下,系村部所在地,属“早市”、“露水集”类型。明初谭氏从澄江村迁此建圩,以溪水澄清隶属澄江命名。民国时期,农历三、六、九为圩日。80年代,农历四、七、十为圩日。主要集散物资有:禽蛋、豆类、薯粉等产品。
建圩初期,澄江有包氏药店和谭氏杂货店等五、六家店铺。建国后,市场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年,市场顶棚1座建立起来,它长23米,宽7米,总面积平方米。年底,市场面积平方米,街道全长米,平均街宽11米;有商业网点5户,从业人员5人。通常赶集人数约为余人。物品较为丰富,赶集人数增多。
大田圩建于宋代。位于葛坳圩南面4公里公路旁,其东侧有丘田面积40担,故名大田圩。清末冯富生由大田村迁此。谭、葛氏陆续入居。
大田圩在宋代开圩时较为繁荣,是当时全县少数几个圩场之一。民国时期,大田圩被国民党军队烧过3次,也因此关闭过几次。年,市场顶棚1座建立起来,它长15米,宽7米,市场总面积平方米。年,恢复圩期,农历三、六、九为圩日。年,市场总面积平方米,街道全长30米,宽11米;商业网点10余户,从业人员10余人。不久,大田圩因不景气而关闭。
上脑圩建于宋代。位于上脑村。宋代开圩时较为繁华,属当时全县少数几个圩场之一。后市场不景气乃至关闭。年重新建设开圩,周边村民都会到此赶集。年,上脑圩建起平方米的大圩棚,使商品交易不论天晴下雨都能正常进行。主要交易商品包括猪肉、鲜鱼、禽蛋、豆类、薯粉、花生、萝ト、棕片、蔬菜等。
第二节市场行政管理
一、市场开发与规划
葛坳圩和曲洋圩是当地人开展贸易活动的主要场所,甚至宁都县和瑞金市的人也来赶集,可算是边贸集市。建国初规模较小,建国后逐步得到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得到较大的开发建设,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年4月,葛坳乡第十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葛坳圩镇规划的决议》,并责成乡政府落实措施,组织实施。
年1月,葛坳乡政府对圩镇规划建房作出6个规定,要求建房户按圩镇规划进行,保证街巷面积,建筑整齐美观,不准各行其是,违者依法处理。
年冬,葛坳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分户施工的办法,大カ开发建设葛坳圩,兴建店面多家。
年6月,葛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成立,规划所主要负责本乡的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圩镇开发建设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等。
年,葛坳圩镇建设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增加市场面积平方米,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均占有市场面积0.37平方米的要求。以国道为主体的商业街初具规模。一大批外籍、外姓人进入市场购房经商。
年9月,葛坳乡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拆除圩镇规划区内非法建筑物的处罚决定》对圩镇规划区内未经批准擅自兴建猪栏、厕所的一律自行拆除,恢复原貌。否则强行拆除,并进行处罚。同年,葛坳圩主街道的水泥路面铺设完毕。主街道水泥路面长米,宽7米,总投资35万元。
年,葛坳规划建设的有:主街道至工商所街道的固定摊位、开发区内的农贸市场棚点、三叉路口至卫生院的水泥街面。同年,曲洋乡开发建设曲洋新圩0多平方米,方便了群众交易。
年,葛坳乡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将曲洋新圩建成。原曲洋圩址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四周悬崖,交通不便,市场狭小,长期制约着市场的拓展和繁荣。葛坳乡政府以原曲洋农机厂为中心,重新对曲洋圩进行规划建设,最终于农历年8月21日起开圩。
年,引进外资开发的葛坳商贸大市场初具规模,建成商业店面54家,增加市场面积平方米,圩镇建设得到加强。随着葛坳新市场的成功开发,以葛坳圩为中心,以曲洋、澄江、上脑3个集市为支点的乡村商贸体系基本建成,一个面向“三县一市”的县际边贸市场初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2.2个百分点。
二、工商行政管理
年2月,葛坳工商所成立,驻葛坳圩,辖曲洋工商站。有职工7人,其中所长、副所长各1人,市管员5人。主要职责:管市场、管广告、管商标、管经济合同、管个体经济,管工商企业登记,打击投机倒把,制止商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风,做好工商和市场管理费的征收工作。
年,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下设葛坳分会和曲洋分会。分会负责人由县个协常务理事会提名,报县工商局局务会议审定、任命,年6月前称分会主任,年7月后称分会会长。分会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协助工商所搞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个体私营业主的党团组织工作,反映会员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
年,葛坳工商副业重点户户,其中从事工商服务业的55户,从事手工业的34户,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54户。
年,经工商行政部门审批许可,曲洋乡共有私营工商户54户,其中,零售28户、修理5户、医药2户、饮食19户。54户中,曲洋35户,小迳2户,
小源4户、小洲2户、桐溪2户、高坝1户、石灶3户、龙井3户、三溪2户。
年,葛坳工商所投资33.74万元,建房平方米;曲洋工商站建房耗资5.95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
年,葛坳重点整顿了市场秩序,使市场管理工作逐步趋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年终,葛坳市场被县工商局表彰为全县“文明集贸市场”;葛坳工商所被县局评为财务作先进单位。
同年12月,县消费者协会葛坳消协工作站设立,年2月改称县消费者协会葛坳分会,工商所长任分会会长。消协分会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猪市场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药品市场管理的通知》,葛坳严格管理生猪市场和药品市场,完善了市场管理机制,维护了市场秩序。当年,葛坳、曲洋市场被县工商局评为全县“文明集贸市场”。
年2月,葛坳、曲洋乡各自成立了市场培育建设办公室,依据“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部门统一管理”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葛坳、曲洋市场的建设步伐。
年,葛坳在办照、收费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吸引经商户进入集贸市场。
~年,在全县开展的“创文明集贸市场”的活动中,葛坳市场连续4年被评为全县“文明集贸市场”。
年,曲洋市场也被县工商局评为全县“文明集贸市场”。
1年4月,乡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圩镇交通秩序和卫生状况整治的意见》,改变了葛坳圩“脏、乱、差”的现状,美化市容市貌。工商所负责维护圩镇卫生和督促居民把垃圾倒人垃圾箱,指定个体工商户到规定点经营,违者依法处理。圩建办负责对圩镇范围内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和其他杂物的予以监督管理。
年,为做好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曲洋新圩开圩的工作,葛坳工商所对市场的摊点布局、商品的摆设统一进行了规划和安排。同年,银坑成立工商分局,葛坳工商所撤销,葛坳工商事务由银坑工商分局管理。
年,葛坳个私工商经营户净增52户,完成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4年,葛坳完成服务业产值万元,同比增长16%,占全乡三业比重由上年的9%提高到11%,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全乡个私工商经营户净增62户,完成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选自《葛坳乡志》6年版;供稿:于都县志办于都在线)
作者/来源:于都在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