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赣州平安赣州
——我市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纪实
□刘志友记者钟瑜
最近,一则新闻传遍赣南:今年上半年,我市公众安全感、夜间出行安全感、公安满意度、法院满意度指数均列全省第一。此前,赣州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开辟渠道,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法律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参与的做法在《法治日报》一版重点推介;“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经验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雪亮工程+社会心理服务”入选全国十大创新案例;帮扶不良行为青少年经验在全国推广;连续六届获评“全国综治优秀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我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赣州平安赣州,潜心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明使命强队伍坚持红色旗帜引领
年12月28日,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第场《长征组歌》演出在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该县政法系统多名干部职工现场观看。这是于都县政法系统干部职工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场景之一。
赣县区石芫乡,是一块饱浸先烈鲜血的土地,医院旧址依然挺立。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该乡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我市坚持以红色旗帜引领社会治理,充分挖掘和用好红色资源,广泛深入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以先辈先烈、身边先进为榜样,教育政法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率先开展政法队伍政治督察、政治轮训、纪律作风督察巡查,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开展政法系统“整顿队伍、整顿作风,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行动,推动全市政法队伍转作风、提素质、促工作、树形象。
教育是软手段,制度是硬措施。年12月6日,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利用大数据,发现某县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反映集中,即向该县政府发出信访预警,推动立即整改并及时反馈。该县迅速整改并举一反三,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恶化升级。
市平安办创新“1+N”协调监督推进机制,会同市纪委监委及派驻相关职能单位纪检监察组,联合会商查找问题,联合监督推进工作,实时定向提示预警,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列入“十四五”规划编制并制定专项规划;促进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农村(社区)、网格,在社会治理中担当作为,其中,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成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标杆;章贡区钓鱼台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职能,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
求创新谋大治探索丰富治理途径
年11月10日,“章贡大妈”志愿服务队荣获“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章贡大妈”便活跃在居民小区、公园、农贸市场、乡村路上,利用音响、喇叭等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参与小区、社区门岗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协助村(居)工作人员进村入户登记排查,为居民健康筑起安全防线。章贡区把“章贡大妈”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成立了由余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参与文明劝导、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创造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章贡模式”。
建设心防体系、开展秋风行动、建立专业调解平台、进行精神病监护人培训、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大排查……我市以时代为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探索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推进“党建+基层治理”。创新“1+3”治理模式,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组建率达到%。
章贡区还探索“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试点,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会昌县探索建立健全红色物业党组织体系,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推进“法治+文明乡风”。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针对矛盾纠纷突出领域制定地方性法规,出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条例、燃气管理条例等,全市个乡镇(街道)完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初期建设,建成个村级、10个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其他行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开展“赣南新妇女”“科学教子”等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群众+智慧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其中,于都县运用“五个一”模式(即一个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一首《红军渡长征源》、一堂微课堂、一个长征源合唱团、一群小红星讲解员)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推进社会治理,效果良好。
去存量抑增量强化矛盾防范化解
章贡区水西工业园宅基地转换安置涉及村民0多户,去年下半年,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类矛盾集中暴发。该区“老师傅”调解团队介入后,听诉、登记、核实、调查、调处,几个月内使秩序趋于平稳。
年于都县“两会”期间,一桩涉及几百人多万元的欠薪纠纷,引发民工集体上访。该县调解中心介入后,调动专业力量,几天之内使矛盾成功化解。
现在,“老师傅”“打铁佬”“和事佬”等调解团体,逐步擦亮赣南“客家矛盾客家调”品牌,其中于都县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赣县区还建立“1+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化解在早;借鉴贫困户建档立卡模式,组织干部对全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多对一”结对帮扶帮教,从思想转化、法治教育、就业安置等方面解决根本性问题。
“我原以为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了,但十一中把我拉回了人生正轨。因为在十一中,我找到了做学生的感觉,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从那里毕业后,我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这是赣州市第十一中学一名刘姓毕业生的真实感言。从以前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到毕业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他的转变,凝聚着该校老师、教官长期耐心的关心教育、鼓励帮助。我市创办江西首个公办专门学校赣州十一中学,对部分青少年开展教育帮扶,共教育矫治人,该校被评为全国综治先进集体。从铁心硬手整治校园及周边乱点到齐心协力铲除校园犯罪滋生土壤,从润物无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到用心用情帮扶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市平安校园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赢得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专门推介。
通过开展民情恳谈、百姓议事、乡村夜话等各类协商活动,全市村(居)广泛建起“说事评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