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地理江西赣州9月23日讯(通讯员刘念海)在江西于都县城北门街,游客寻声而至,悦耳的民间乐声和于都古文唱腔从一小戏场内传来。一位头发花白、年过七旬的非遗传承人肖秋林,正在不遗多余力地唱着古文、并为游人表演布袋木偶戏。
72岁的肖秋林,是于都县段屋乡农民,虽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一人一台戏,走街串巷唱了几十年于都古文和布袋木偶戏,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年,就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都古文代表性传承人的肖秋林,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小剧团和活动室。
肖秋林说,他13岁就开始拜民间艺人肖从陌为师,跟着他上台演戏、拉二胡、吹唢呐和竹笛等乐器,样样精通。
“文革”期间不能演这些东西时,肖秋林就跟着姐夫云游安徽等地弹棉花为生,并向一耍猴的民间老艺人学习表演布袋木偶戏。改革开放后,肖秋林又开始摆出传统的木偶行当道具,开始了他布袋木偶戏的乡村商演。
布袋木偶戏是一人一台戏,于都古文也是一人一台戏。于都古文,是曲艺一种说书形式,因其演述内容主要是历史古人故事,以本地方言说唱而被称为“古文”。
当地一位有名望的古文民间艺人段灶发,见肖秋林为人忠诚,头脑灵活,就把唱古文的技艺传授给他。“我是盲人,是靠别人唱或读给记住的,再唱给别人听。你能识字看书,可以拿故事书本来看,记住后,用唱古文的形式说唱出来就是了。”
之后,聪明好学的肖秋林牢牢记住师傅的“秘诀”独闯天下、巡演乡村。因于都古文是用本地方言演出说唱、以唱为主,配乐器伴奏,故事说唱曲折离奇,是非分明,有因有果。浓郁乡土气息的于都古文,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也让肖秋林靠一人一台戏和于都古文养活了自己,在当地得到社会的尊重。
为了传授布袋木偶和于都古文的表演说唱,肖秋林免费收徒,成立了“雩山韵剧团”,经常带领团员,或在有关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深入乡村和社区进行公益性演出。
布袋木偶戏,传统听故事述说着古今中外。
布袋木偶戏里的部分行当。
布袋木偶戏里有“乾坤”。
布袋戏内,肖秋林卖力地演出。观众入戏当是演员最大的心愿。
隔着帘幕,肖秋林俨然与木偶一起入戏,嬉笑怒骂把观众带入其中。
声情并茂演唱于都古文肖秋林。
肖秋林在自己的方寸之间,成为守护着传统文化的人。
演出后,从高约2米,宽不到1米5的大布袋里下来的肖秋林满身汗水。
在小戏团里向游客表演于都古文的肖秋林。
(责任编辑:马新祁铎才值班总编辑:詹晓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