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杨振辉

见到老刘,已是下午5点多。

“刚在盛湾、马蹬两地转了一大圈,看看蜂糖李的长势,这可是‘摇钱树’,进入盛果期亩收入2万块,咱乡亲们可有盼头了。”1月6日,刚下乡返回的老刘,头上还冒着热气,但脸上有笑,眼中有光。

老刘叫刘定州,是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呵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筑牢“生态屏障”,确保水源安全,成了老刘所在团队的“一号工程”。

“山有多绿,水就有多清!”老刘说。近年来,他带着林业人长年劳作在荒山,筚路蓝缕,磨破的鞋子足有十几双,一年里待在山上的时间长达五六个月。两年来,完成营造林30余万亩,其中治理石漠化新造林10万余亩,初步建成了水源地绿色生态屏障。

库区光秃秃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黑油油的头发,已是雪鬓霜鬟。那个干起活儿来不要命的老刘,像进入花甲之年。

“老刘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没有倚老卖老、骄傲自满,工作起来依然雷厉风行。他50多岁的人了,还图个啥?这种境界,这种精神,令人佩服,值得学习!”1月5日,在淅川县召开的“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会上,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动情地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淅川需要这种精神。

事情得从两周前说起。

年12月26日上午10时36分,老刘收到一条致富信息:“江西于都:10万亩梾木树成了乡亲的摇钱树”。“咱得去看看!只要能给乡亲们带来收益,再难的事也要办好。”老刘说。

只要老刘定了干,雷厉风行马上办。

10时41分,老刘已对接上前去调研的江西省于都县,另得知邻县镇平也有梾木种植基地。

处理完手头儿事务,10时47分,老刘出发了。途经镇平考察后,又径直前往公里远的于都县。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次日凌晨到达“中国梾木果之乡”——于都县宽田乡。

梾木是一种多用途树种,其果肉和种仁含油脂,是山区百姓的传统食用油资源;另外,梾木油不仅对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还是重要的化工和轻工业原料,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

半天的调研让老刘颇为感慨:“梾木全身都是宝啊!”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种植生态林,还要发展经济林,让群众鼓起‘钱袋子’。咱这儿气候又非常适宜,可以试试。”年12月27日下午返回的路上,老刘拿定主意。

到丹江口水库东岸的向阳坡面,测量土层、测验土质、查看排水,选定种植地点,流转土地亩……三天内,老刘全部搞定。

“当前,我们正采用大穴整地,等天气转暖后,就在马蹬镇苏庄村试种1.1万株。”老刘说,试种成功后,逐步推广,为群众稳定小康再种一片“摇钱树”。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当前的国土绿化工作中,淅川县林业局还主动谋划、主动作为,正在栽种1万余亩的蜂糖李、尖顶柿子;春暖后,还将在林下套种10万亩连翘、香椿。“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淅川一枝独秀。”1月7日,淅川国土绿化等工作被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原永胜充分肯定。

心中有绿色情怀,库区就绿树成荫。1月7日,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发给南阳市林业局的感谢信中说:“年,淅川县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巩固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方面主动担当、精准施策,在任务落实、工程质量、矢量化上图、资金兑付等方面为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

“7点,我有会议。再见了!”老刘一个“拜拜”手势,坐上车,一溜烟不见了。

青山依旧,丹江长流;心中有爱,岁月不老。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