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于都河畔,纪念碑风帆正劲,树木竞妍奋进当时。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总书记朴实真切的话语传递着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三年过去了,如今,于都潭头村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写在笑脸上。
初夏的潭头村,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富硒蔬菜品种丰富。在潭头冷链库旁,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将一筐筐新鲜的富硒蔬菜打包装车。年,黎文得知于都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后,他携家人来到梓山镇潭头村,一口气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
随着旅游的“井喷式”增长,游客们纷纷进入黎文的蔬菜基地体验现场采摘丝瓜、茄子的乐趣。“富硒蔬菜很受游客欢迎,我的菜不用自己采摘,还能比市场上多卖2块多一斤。”黎文说。
年,黎文抢抓商机,将承包土地面积增加到30亩。如今,他种植的富硒蔬菜不仅供给本地市场,还远销广东、湖南等地,年销售收入40万元左右。
走在蔬菜大棚间的彩虹路上,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这些龙头企业不但为我们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还为村子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每天80块钱,还能照顾老伴和两个孙子。”说起富硒蔬菜带来的好处,59岁的村民易友红赞不绝口。
曾经,由于老伴患重病,易友红一家陷入困境。年,她们家被列为建档立卡帮扶对象,易友红进入村里的农业种养合作社务工,加上儿子儿媳在外务工的收入,第二年就脱了贫。易友红脸上的愁容被微笑代替。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年,村里办起了旅游公司,每天来潭头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富硒食堂天天爆满。年,潭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每户入股农户得到旅游合作社的分红元。和其他村民一样,易友红有了务工、公司分红“双收入”。
如今,易友红一家住进了装饰一新的三层小洋楼,社区里随处可见面露笑容的村民,有的带着孩子正在散步,有的拿着鱼竿在小湖中钓着鱼……潭头村已经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摇身一变成为人人打卡的“网红村”,这座村美、业兴、人心齐的古村落正式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三年来,于都深挖资源富硒禀赋,狠抓于都富硒公用品牌建设,全面启动富硒农业建设工程,推动成立于都县粮油行业协会、于都县赣南脐橙产业协会、于都县蔬菜协会等3个行业协会;积极与北京中农硒科研究院、中化农业等专家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合作,强化富硒产业技术支撑;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建立富硒产业基地4.1万亩;于都县成功获评“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车溪、罗江、黄麟等万亩脐橙产业基地异军突起;推动“于都硒”“雩都大米”商标注册,引导经营主体完成商标注册5个,完成富硒农产品认证46个,全方位打造区域品牌。
行走在潭头村,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人真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潭头村考察调研给干部群众带来的巨大鼓舞。村子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绿植排列在道路旁,村口红色雕塑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也道出了如今潭头村民的精气神。
来源:赣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