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把赣南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讲下去、讲述好,让红土地的红色记忆越来越鲜活,我们撷取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30个经典革命故事,与大家一起感悟初心、坚守恒心。
今天,由老红军林罗发生的后人,于都县实验小学音乐教师林丽萍为大家诵读——门板床板架浮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场景,在当地代代相传,百姓耳熟能详:为了不暴露目标,红军昼伏夜渡。于都百姓协助工兵,每天下午4时开始架设临时浮桥,晚上8时之前完成,倾力帮助红军趁夜渡河。次日天亮之前,大家又将浮桥拆除,将木板分散隐藏于河岸边,河面不留任何痕迹。
正是依靠这些白天根本看不见踪影、晚上又奇迹般出现的浮桥,8.6万余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当时30万于都人民严密封锁消息,守住了这个“天大的秘密”,让国民党的探子一无所获。
长征出发前,听闻红军架桥需要木料,渔民划来自家的小船,老百姓拆下自家的门板、床板,把所有能用的木板送给红军。一时间,于都城出现家家“夜不闭户”的奇观。
一位姓曾的大爷,执意要把自己留着准备做棺材的寿木捐献出来。红军战士不忍收下,曾大爷着急地说:“这位同志啊,怎么硬是不通情理,红军打仗命都不要了,我捐几块棺材板算什么?”一位种南瓜的老俵想把瓜棚拆了把木板捐出来,红军战士连忙劝阻:“瓜还没熟,不要拆!”但这位老表掐断瓜秧,硬是拆掉了瓜棚,还给战士们熬了一锅南瓜汤。
为给出征前的红军战士备足口粮,于都父老乡亲还没日没夜地准备粮食。大伙靠手推土砻加工粮食,机器不停工,人轮流上岗,在短时间内为红军准备了18万公斤粮食。最后,当地百姓只留下一些粗粮给自己吃。
除了无怨无悔的后勤供给,于都人民献出的还有鲜血和生命。长征前,于都苏区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扩大百万铁的红军”号召,踊跃参军参战,1.6万余名于都儿女参加了长征,为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人员保障。周恩来同志曾动情地说:“于都老俵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站在东门渡口,深情指出:“这里是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我这次到赣南,就直奔于都来了。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故事由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提供)
诵读者简介
林丽萍,中共预备党员,老红军林罗发生的后人,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现为于都县实验小学优秀教师,于都县音乐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的节目先后荣获县、市、省一等奖。年12月,参加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党的十九大“红军后代宣讲团”巡回宣讲中被评为“优秀宣讲员。”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的成员,合唱团作品《长征组歌》在全国各地演出了场,并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初心感悟
很荣幸以一名红军后代的身份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赣南日报社组织的主题诵读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努力的学习前行,不断成长。
来源:于都县委组织部
编辑:谢忠英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编审:陈昱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