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遍布革命遗址、秀丽山川。在新时代,红色文旅的发展模式有怎样的变化?在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记者在采访江西的红色旅游景区时发现,各地或深耕红色资源、或推进文旅融合、或搭建互联网平台、或为红色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方式,走出了参观游览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新路,并在带动周边文化建设、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于都:红色沃土上的新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雕塑党云峰摄
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课堂。江西于都红火的文化旅游市场作为当地发展的红色引擎,在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同时,实现着带动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的目标。于都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完善餐饮民宿、红色景点、教育培训等配套设施,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产业,变红色资源优势为乡村发展优势,取得显著成效。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参观时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于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农业,走出了一条充满“硒”望的致富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潭头村再度热闹起来。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潭头村榜上有名。潭头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富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环境美、产业兴、人气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据潭头村村民孙观发介绍,伴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里建起了民宿,办起了旅游合作社,盖起了富硒食堂,潭头村已经成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年5月,《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就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直属机关长征第一渡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等。据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馆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局长谢芸华介绍,近年来,于都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项目建设为契机,致力于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培训、休闲康养融合发展,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古田村按照“一馆一院一道一剧”建设规划,通过串起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长征大剧院、红色宾馆、古田村史馆等红色景点,打造了一条集吃、住、游、购、娱、学于一体的红色精品旅游路线,被列入第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带动老区人民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还能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为了让老区的革命历史、秀美风光、淳朴乡情更加深入人心,于都推出了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形式,将历史事件、战争场面、生活景观有机融合,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党史国史、锤炼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传承于都厚重的红色基因?于都县政协副主席、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袁尚贵在担任于都县文广局局长时,提出了成立长征源合唱团的想法。如今,长征源合唱团已经逐渐从于都唱到全省,从全省唱到全国,并于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近年来,于都将旅游作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立足“长征集结出发地”品牌特色和优势,坚持“景城共建共享,做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红色引领、景城一体、全业共融、全域共建”的于都旅游新格局、新特色。于都县按照“支部过硬、红色突出、服务优质、村庄秀美、乡风文明”的标准,融合推进红色名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让红色名村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年10月22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于都:红色沃土上的新长征》
↓↓↓↓↓↓↓↓↓
责编:陈晓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