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丰收节前夕,9月10日,在江西于都县禾丰产业园,记者了解到,该园涉及尧口、陂角、大湾、麻芫、园岭、金盆等6个行政村,是于都县年度按照设施蔬菜基地要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产业园集中连片亩,旱涝保收,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据介绍,年4月,于都县亩农田全部流转建设产业园,并总投资6亿元,建成钢架蔬菜大棚亩。这些大棚成为于都县创建高标准农田的一个缩影。

尧口村村民华文元,今年52岁,他家流转了3亩地,按一年元一亩算,这项年收入就可获得元,打工一个月多元,合作社入股分红一股元,一年也有几百元收入。据介绍,他家有4口人,妻子和个孩子。在两个孩子没上大学前,他家也属于贫困户。目前妻子在家做全职家庭妇女,不打工,他一年收入接近6万元。两个孩子都已经研究生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华文元告诉记者,“他家享受到了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以及扶贫政策带来的成果,能过上小康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

祁禄山镇塅水村村民汤昌盛和爱人将自己的3亩良田也流转了出去,一年一亩几百元。由于腿部残疾,行动不变,他就在家门口养蜂致富,只靠养蜂,年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汤昌盛告诉记者,依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自己的勤劳,他家已于年脱贫。目前家里唯一的儿子在外打工,两个孙女上大学,一个孙子在外当兵。

据了解,华文元和汤昌盛两家的收入在当地农村属于中等水平。

谈起产业园的发展,尧口村党支部书记华元洪告诉记者,具体来说,禾丰产业园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好。我们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后,选择发展蔬菜产业,并把蔬菜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第一,是因为有自然资源优势,于都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禾丰镇尧口片区土壤富含硒元素,每千克土壤含硒量达0.45毫克,非常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第二,是因为设施蔬菜产量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发展设施蔬菜每年亩纯收入1.2万元以上,高于水稻等作物的经济效益。第三,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于都县蔬菜已远销至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年初,我们引进山东寿光的鲁盛、顺福昌和仁禾种业等5家企业落户园区,仅用1年时间就建成3万㎡玻璃育苗温室、自动播种车间和亩蔬菜钢架大棚。年园区大棚可全部种植起设施蔬菜,每年可生产蔬菜5万吨,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今年春节期间园区已上市了一批时鲜蔬菜。

二是科技含量高。按照“规模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的理念,我们将园区作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来打造,将科技含量作为企业入园门槛。其中,鲁盛农业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蔬菜品种研发到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企业;仁禾种业是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从事蔬菜种子、种苗繁育与研发,投产后可满足赣州东部地区蔬菜种苗需求。园区已初步具备了蔬菜产业品种繁育、全程机械化生产、冷链加工的全产业链。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院长邹学校正在筹建蔬菜育种院士工作站。同时,我们还与华中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负责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推广。

三是利益联结紧。我们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经营、园区务工、现金入股等方式,带动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1.2万元左右。其中,每户每亩年土地流转租金元左右;园区企业免费提供亩大棚给户贫困户种植蔬菜,参与经营,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园区务工增收年均1.5万元以上;现金入股产业合作社,年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元。

四是示范带动强。由园区企业负责“包种苗、包技术、包销售”等全程服务,引领小农户参与到大农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带动周边乡镇42个一村一品合作社蔬菜产业发展,并以点连线带面,推进蔬菜产业这个全县农业首位产业蓬勃发展。年,全县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突破20万亩,建成钢架大棚3.4万亩,建成百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71个、千亩蔬菜基地10个。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