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苏区时期,人在这里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西兑现“柴米油盐”承诺,奋力脱贫攻坚,生态追清逐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不断为红土地的发展增添一道道新色彩。
解决“柴米油盐”绘出民生暖色
“农家乐收入6万多元,卖土特产赚了多元……”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54岁的脱贫户彭夏英站在门口,向算着收支账,喜悦之情在脸上荡漾。
神山村山多田少,以前彭夏英夫妻再怎么卖力,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上山砍竹子、削竹筷,起早贪黑每天做多双,挑到镇上卖60多块钱。”
伴随新世纪脱贫攻坚,神山村启动精准扶贫,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全村开起了16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4年前的不足元到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几乎为零增至50多万元。
井冈山市神山村的景色(年2月19日摄)。新华社周密摄
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老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庄严的承诺承载着人的初心。
一个个山村换新颜,一道道脱贫捷报传。
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年4月,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从年底的万人减至9.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解决。
矗立在通往井冈山的泰井高速连接线旁的“井冈红旗”雕塑(无人机照片,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周密摄
一笔笔脱贫账单映着老区同步奔小康的民生暖色。
年以来,江西累计对贫困家庭学生.1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3亿元,实现无失学辍学;
施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四道保障线”,个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个定点乡镇卫生院均开通门诊统筹;
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完成26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从注意群众的“柴米油盐”,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岁月递嬗,民生优先的理念一脉相承。
“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一艘皮筏艇、一个装垃圾的箩筐、一顶能遮挡烈日的草帽、一部记录工作的手机,这是江西靖安县北潦河双溪镇沙港电站至洪背堰段的“认领河长”甘立林巡河的“标配”。担任认领河长已第5个年头的他,亲眼见证了这段水域的变化,“以前一天能捞几筐垃圾,现在半筐也捞不着”。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
从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专家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山江湖工程”,到今天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江西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江西凝聚“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共识。
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美景(年6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周密摄
近年来,江西积极开展全流域治理,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省个开发区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座,家“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分类整治,全省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5.6%。年,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7%,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江西在全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土地、林木、水资源等生态资源“入账”,并探索对生态资源开展价值评估,让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定价”,还可以“折价”变现。
位于武夷山区的江西资溪县,生态优良。当地借鉴银行“贷存理念”,把各类生态资源通过租赁、托管等方式收储整合,再引进金融资本,开展生态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的抵押融资创新。截至年4月底,资溪县各类生态产品权益贷款余额24.66亿元,占全县总贷款余额的37.22%。
江西省资溪县高阜林场美景(年6月15日摄)。新华社发吴志贵摄
如今江西的“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好生态变好产品的增值“溢价”效应日益显现。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丫山景区,村民黄晓秀把家里闲置的山林和耕地“折价”入股景区,从靠山吃山的农民成了景区“股东”,一年的分红加上务工工资收入超过10万元。
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江西绿色经济含量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通过旅游就业、农产品销售、临时用工、经营性收入、资产入股等方式,带动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吃上旅游饭。
“老传统”再创新“新名片”更出彩
添增新名片,告别老印象。
过去给人以欠发达老区形象的江西,正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物联网、VR产业、大飞机等成为江西一张张“新名片”。
几年前,江西鹰潭提出以移动物联网为依托建设智慧新城,有人担心它只是个概念。如今,当地聚集了多家物联网企业,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
作为新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江西紧盯航空产业频频落子布局,制造C大型客机超四分之一机体、成立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近年来江西航空产业蓄势腾飞,年产值达到1亿元,航空产业制造规模居全国第三。
南昌飞行大会上,国产大飞机C亮相南昌瑶湖机场并进行飞行表演,这也是C首次在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周密摄
腾飞的不仅是新产业。江西以“互联网+”、工业4.0、跨界融合等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实现传统经济再创新。
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江西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门内,一幅“云图”尤其吸引人:大屏上滚动着企业实时销售数据。公司品牌负责人林军介绍:“通过云技术,我们可掌握哪些产品、哪些城市、哪些时间段卖得更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投入广告。”
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智造”步伐,短短数年,于都县集聚各类纺织服装企业余家,全行业产值余亿元,带动8万多人返乡创业就业。
在江西省鹰潭市举行的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展示模拟人类动作的机器人(年7月18日摄)。新华社周密摄
新增长点加速培育,势头正劲。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7%、38.4%、40.9%。
新兴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未来可期,创新驱动下,江西发展质量成色不断提升,新征程的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来源:大江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