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news/a_8813087.html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郭志强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年6月29日,在颁发“七一勋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71岁的“钢铁裁缝”艾爱国说。

高质量发展急需一大批像艾爱国这样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新时代呼唤新的职业教育。

10月23日,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分公司总经理彭再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各个制造型企业里面,急需高技能型工匠人才,像高级焊工或者其他特殊工种,薪酬是非常高的。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一些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走这条路线。”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享受着看起来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然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万人。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出现绝对量的下降,各方须思考如何去顺应这种变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率先提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此后,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开始显现,这一问题在制造业尤其突出。

三一重工副总裁代晴华坦言,现在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年轻人不愿意进制造企业。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过去有大把的人在大学毕业后进车间干活,但现在很多人做不到。更多的喜欢做投资、金融、工商管理,但如果都去做,没了制造业怎么办。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用工大户,年底员工总人数近20万人。其年年报写道:面对人口红利消失,企业面临劳动力不足、招工困难的问题。

不光是劳动人口数量的总体下降,从劳动力供给结构来看,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

根据人社部在年12月发布的数据,我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为28%,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人社部发布的《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个职业排行》称,总体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从一季度2.73上升至2.97,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仍偏紧,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

新进排行30个职业中,近半数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相关,所需职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如“仪器仪表制造工”进入排行前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多晶硅制取工”“通信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机修钳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等职业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万人;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年、年两年高职院校扩招万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我国高职分别扩招.4万人和.4万人。

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新增技能人才万人以上。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意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樟树市位于江西中部,号称“中国药都”,中药产业发达。年,希望教育集团投资的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开始筹建,总投资8.87亿元,计划到年,学院开设专业达到10个以上,在校学生规模力争达到00人,培养中医药、护理、康养等大健康产业所需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希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蒋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在不同的产业区,办不同的学校,都是根据地方主导产业来的。江西在全力打造中药强省,樟树市中药产业发达,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办学肯定是办一所中医药为主导的学院。”

年4月,江西赣州市信丰县引入社会资本兴建信丰星泓职业学校。该校校长熊祖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信丰将电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招商引资的时候,有不少企业提出这里缺少好的职业学校来培养本土化人才,于是,当地就引进这所职业学校,为当地企业培养电子信息的职业人才。“我们的学生到这里学习,出了校门就可以到各个电子厂开始工作。”

近年来,江西于都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十四五”时期目标是产值千亿元。为了强化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软支撑”,于都大力引进服装类职业院校。

5月9日,北京服装学院于都培训中心揭牌。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北京服装学院将加大对于都服装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而且,随着北京服装学院和其他服装类院校纷纷来到于都,这里的人口优势将转变为越来越强的人才优势。

于都县委书记黄法表示,于都今后将大力提升劳动力素质红利,提升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成林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他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本地学生毕业后三五年内不在本地,但是,三五年后回头看,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还是回到了本地,提高了本地的人力素质水平。

今年5月,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完成并发布《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职业院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的雇主用工满意度大幅提升,高职院校近60%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超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66%的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在年共扩招万人,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产教融合被视为关键支点,受到高度重视。

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意见》对此也着墨颇多,要求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湖南汽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志革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产教融合目标就是要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企业岗位标准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当中,但岗位标准不能生硬地作为学校的教学标准,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从资源的同步性看,企业生产中的资源应该变为学校教学资源,而且要实现同步,否则学校培养的人才容易与企业需求脱节。”邓志革认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资源同步对校企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

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丁志波认为,职业教育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比如说,我有工业机器人专业,就是从招生到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再到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

“这有什么好处?”丁志波自问自答,如果光是学校办这个专业,可以说是闭门造车,因为只能想象工业机器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没有相应的设备。联合办学以后,学生实操的一些实训设备,直接从车间拿回来;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企业上班,无缝对接。

车之宝汽车服务广场负责人龚小红介绍,其公司与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汽修与汽车美容人才,校企合作刚好互补,学生在企业能接触到高端的机器设备,企业还会不定期地请一些比较国际化的老师来给学生讲一些行业里面最先进、最新的技术。

《意见》也明确指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还给出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以及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

产教融合无疑是共赢的局面,不论学校还是企业,积极性都在高涨,从中受益匪浅。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举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宋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有10多名学生,多个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等产业相关,一部分毕业生去了讯飞,一部分去了其他企业。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到企业上班,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而这些学生则不用培训就可以直接上手工作,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日常学习的技能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况一模一样。

学校也在合作中进步。邓志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现在有14个汽车品牌基地,有宝马、保时捷,有大众、通用、沃尔沃,长安福特,自主品牌有比亚迪、北京汽车,大车有陕汽重卡。通过这几年深度的校企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最大障碍是混合办学边界不清楚,公办学院最怕公和私混在一起

尽管如此,探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一直是职教行业的痛点,学校和企业犹豫观望,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动力仍显不足,期待更加细化具体和明朗的政策措施。

一所公办的高职学院党委书记邓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职业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困扰我们的还是产权边界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对职业教育多元渠道发展有很大帮助,但宏观政策的边界仍不清楚。比如我们跟社会资本、投资方商量,联合办二级学院,鉴于产权问题,社会资本对此兴趣不大。尽管现在大家都在办产业学院,如果不将产权问题落到混合所有制层面,这种合作最多就是一种人才订单类的校企合作。”

近两年,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制度改革已在江西、安徽等多个省份开始试水。

年9月,全国首个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落地,安徽14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既可以是学校层面整建制混改,也可以是二级学院层面;既可以混合举办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也可以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等办学项目,鼓励支持不拘一格的举办形式。

年8月24日,江西省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鼓励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支持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培训机构。同时,将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分为非营利性模式和营利性模式两种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举措。

“江西这个《指导意见》确实引发了行业热议,但混合所有制办学还仅停留在省级层面,我们希望国家层面有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细则出台落地,打消校企双方的后顾之忧。”邓飞坦言,目前,校企合作最大障碍就是混合办学边界不清楚,现在公办学院最怕的就是公和私混在一起,生怕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10月20日,一家定位职业教育培训的上市公司高管张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年开始,公司成立产教融合子公司,先后与50多所中高职院校签订合同,共同来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但最后我们选择了退出,由于产权界定问题,原来与公办高职院校签署的合作合同全部作废,原来约定的学费分成没有,约定的经费补贴没有了,原来投进去的资金也没有收回来”。

“几乎每个职业教育领域文件都在提,鼓励社会力量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这确实可以改善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比如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但是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边界问题。”另外一所公办高职院校院长戴忠告诉记者,没有明确立法规范,学校稍不注意就容易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戴忠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学院和企业方共同投资5亿元建设机车实训基地,学校出资比例在20%以内,其他建设资金全都靠企业方投资,双方在管理、使用等运营层面都很顺畅,唯独产权不能明晰。如果要进一步明晰产权问题,这个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就会遭遇政策和法律的障碍。

此外,数位业内人士提到,校企合作还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比如,成本怎么分担,收益怎么分享,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也希望有更加明细的指导政策。

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意见》明确提出,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对此,江西蓝点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强称,现在国内企业确实缺少流水线工人,但没有技术含量,一天干12个小时,洗洗睡,“早上起来又要上班了,基本上看不到太阳”,这类实际上做流水线工作的专业就不应该发展。

他提醒,选择职业学校,学哪个专业很重要,“你学错了专业你就是流水线教育,学不到技术”,有些所谓的电商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实际上就只是在后台接电话,做接线员。

从长远来看,流水线工人岗位正在被加速淘汰、消失。

据工业富联公开资料,年底,该公司员工人,其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占比78%。到年底,其员工人数为人,大专以下人,占比71%。工业富联称,为提升工作效率与产品良率,公司将重复性、单调性或危险性操作工作的人力需求逐年向下调整。

在中联重科常德塔机智能制造车间,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前,油漆工算得上是技术工种,塔机涂装需要很多工人手工操作,现在采用智能制造之后,涂装全部是机器自动化操作,车间里面连油漆的异味都没有了。

刘志强说,今后,流水线操作人员一定会慢慢地被机器人淘汰,而且,只要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机器人也会顶上来。

三一重工副总裁代晴华介绍,未来5年,三一集团的目标是从现在的3万名工人、名工程师转变为名工人、3万名工程师。此前,因为掌握独门手艺而在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被当宝贝保护的两名焊工,在工厂变身智能化“灯塔工厂”后也转型为工程师。

对此,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丁志波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是动态的,必须要跟着市场走,“我会考虑这个专业跟市场是不是结合,淘汰了的专业,你去学有什么用?”

《意见》提出,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对此,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向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该校建筑专业办了40多年,近年来积极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将智能建造技术、绿色建造、技术装配式建造等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体系当中。

在学校学的技术并不能吃一辈子。年出生的彭景有,初中毕业后在一家技校学汽车美容,现在担任汽车美容主管。他说:“汽车美容的技术与产品更新很快,你要学的东西很多,参加工作以后,技能还要不断提升,必须要考级,一步一步往上走,每一次考级都意味着每一次技能提升,也意味着收入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某大型制造企业一位高管提到,当前,因为流水线工人紧缺,有些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干起了倒卖“人力”的活,就是组织几百甚至上千人,“上半年在这家企业做,下半年又去另一家企业做,赚中介费”,也有个别职业学校参与其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对媒体表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出现了招工难,而国内职业教育总体来说水平低,因此“学生工”就被用来填补这一缺口。

另有职业学校人士并不讳言,业内确实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工”,打着实习实训的名义,给企业免费或者廉价工作,从中捞取好处,特别是去流水线工作,学生很累,却学不到有用的技能。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不愿意去读职业学校的一个隐形原因。

成林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直言:“解决用工难的问题,给你送点学生过来,这不叫校企合作。”

湖南城建实训

只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才能吸引孩子就读

“我仔成绩不行,明年初中毕业了,不读书去学门技术,还是去读个职高混三年?”对这个问题,杨雄伟已经反反复复想了很久,也问过不少人,却一直在纠结。

一个“混”字颇能体现众多家长的心态。《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多所职业学校校长、教师以及企业人士都坦言,几乎没有成绩优秀的孩子去读职业学校,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有着不少担忧。

采访中,一所面向铁路行业的高职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当职业教育从“别人家孩子的事”变换成“自家孩子的事”时候,换言之,就是大家愿不愿意送自家孩子上高职院校,这个思维转换了,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就解决了。“当前,我们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者,在给学校命名时,千方百计把‘技术’‘职业’等字眼去掉,这是有悖办学初衷的。自己办学者都将职业教育低看一等,怎能强求改变外界的眼光”。

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丁志波说:“我们行业内有一个说法——多办一所职业学校,就少一所看守所。”“有些家长把小孩子送到学校来,不指望他能学多少技术,他说你只要教他做个基本的人就可以。”

怎么吸引孩子读职业教育?

希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蒋林认为,传统观念上,人们对职业教育和普高本科还是有一个分别心,首先要打破这个分别心。

曹德旺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上一辈人以当工人为荣,但现在的年轻人以进工厂为耻!福耀招工,四五千都没人乐意来。”

在江西蓝点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强看来,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像德国一样,从娃娃抓起,让全社会都觉得从事技术工种是一件让人尊敬的事情,要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针对这些问题,顶层设计已经出台。

国务院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意见》强调,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

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时,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要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该《方案》要求,推动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其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方案》还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就业、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分别按照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丁志波认为,此次,国家出台《意见》“真的看到了问题”,很多方面都是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引导社会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让大家不要歧视职业教育”。

希望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蒋林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说,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学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提高,观念都会变的。而且,不管是读普通本科还是职业学校,都是为了就业,如果把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都建好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比普通本科差,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对比过自己和同学的经历之后,彭景有总结说:“读大学读职高,所有的东西都一样,都是为了工作,你只要自己努力都差不多。”

丁志波认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他举例说,其学校有一个与深圳某企业合办的PCB专业,双方签约条款之一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第一年确保元/月,第二年确保元/月,三年之后确保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一般的大学工资没这么高,而且也不敢签这个协议”。

车之宝汽车服务广场负责人龚小红说,汽修专业全国都缺人,非常好就业,有的技师收入可达年薪20万元,“你现在拿名毕业生给我,我都能够闭着眼睛,随便就可以给他们安排就业,都还不够”,而且,“这行差不多做五六年,很多人就选择自己创业了”。

数据表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称,“十三五”特别是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初具吸引力,高职吸引力稳步提升,中高职学生就学满意度不断提高,雇主对毕业生职业意识、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评价大幅提升。

从数据来看,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录取人数为.37万人,比上年增加43.32万人,实际报到率达94.88%;高职专科学校招生报到率稳步提升,实际报到率为89.39%,相比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结构也在调整中优化。年到年,我国中职学校减少所,高职专科学校增加82所,本科职业院校增加15所;我国中职学生减少80.2万人,高职专科学生增加.1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始招生。

畅想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蓝图,邓志革认为,今后的职业教育将是“‘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当地离不开,是说学校要服务好当地经济发展,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要得到业内认可,要有行业地位;国际可交流,职业教育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

(邓飞、张杰、戴忠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