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文表演艺人接受赣州广播电视台访问
客家古文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主要分布在于都县的贡江镇、新陂乡、宽田乡、梓山镇、罗江乡、段屋乡等大部分乡镇。演唱古文的人多是双目失明者,以演唱古文来作为谋生的手段,通常为一人坐着自行伴奏说唱,也有加入多人帮腔伴奏的情形。客家古文的传统节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相传原有个,如《割心记》《割袍记》《丝带记》《卖花记》《龙凤记》《琵琶记》《金簪记》《白扇记》等。▲国家级非遗客家古文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肖秋林
肖秋林,年生,肖秋林年少时便通过拜师和自学掌握客家古文、木偶戏表演、乐器演奏等多种传统技艺。仅乐器演奏方面,从中国传统乐器到西洋乐器,从管乐到弦乐、打击乐,他精通近二十种。几十年来,肖秋林走街串巷,靠着这些技艺谋生,也闯出了名气,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古文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土地革命时期,于都客家古文艺人配合当时的形势,新编了《十八搭》《送郎当红军》《抗日救国》等短小精悍的曲目,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对一些传统曲目进行了初步整理,并编唱了《萧飞买药》《母女会》等新曲目。
年,由熊振寰作词,袁大位配曲,黄勉荣演唱的古文曲目《拜师》参加全省残疾人文艺调演,获演出奖和创作奖;
年,《于都古文》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年,于都客家古文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像所有客家民歌和戏曲一样,客家古文都使用了大量客家独特的衬词,如“哎呀你格”“你哇巨格”“格札格”“呀都”“你就”等等。表演多为自拉自唱,伴奏不跟腔,有时则按节拍以弓竹击琴筒,以起打击乐效果。
客家古文的内容多曲折离奇,而且有因有果,是非分明,内涵丰富。其思想立意多推崇行善积德、重礼崇学、忍辱负重、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优秀品德;同时,鞭挞背信弃义、为富不仁、恶毒奸诈、好逸恶劳等社会不良习气与丑恶现象。对于激励人们崇尚善良、奋发上进、顽强拼搏,教导人们坚贞不屈、贤惠节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等具有鲜明的教化功能。
▲国家级非遗客家古文进校园
▲国家级非遗客家古文走进网络直播间
经过几百年的历练,于都客家古文不但有上百部历史名篇,还有许多自己的唱腔曲调,最为突出的是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口琴、笛子、唢呐等乐器都已在古文说唱中得到应用赣南采茶调、山歌、采莲曲等在古文中也常有表现。
来源:江西赣州文旅、赣州经济生活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