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这里留下了大量与红军和长征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打造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是每一位于都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年多来,于都县主官如何打造红色文化、创建于都文旅品牌?
■焦政通、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杜宇蔚/文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视觉江西吴鹏飞、邱业成摄
“长征集结号”游轮载着游客在于都河上游弋。《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摄
推进红色文旅项目建设近年来,于都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注重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讲好长征故事,打响文旅品牌。10月22日,于都县委书记黄法来到梓山镇山峰坝渡口调研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在山峰坝渡口,黄法听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察看渡口和红色文化展馆。
为了弘扬长征文化,当地新建成了山峰坝渡口长征历史步道。步道全长5.2公里,周边红色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宜人,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像这样的红色文化景点,于都县还有很多。一年多来,黄法在于都各地多次调研红色文旅品牌建设工作。
年8月31日,黄法来到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点,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现场调度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年11月14日,黄法来到马安乡上宝祠堂群详细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情况。
年7月3日,黄法前往长征大剧院项目现场调研项目建设等工作,详细了解当前演员排演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年8月23日至24日、9月30日,黄法分别来到长征学院、长征大剧院等项目建设现场,调研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调研红色文旅项目建设,挖掘长征文化和故事,一次次行程的背后,透露出黄法对于都打造长征文旅品牌的重视。
长征沿线存留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它们见证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同时,这些长征文化资源也是助推沿线群众发展旅游、增收致富的有力助手。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在长征文化展示和长征旅游品牌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打造红色文化演艺节目
88年风雨已过,于都城乡面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个个古渡口、一处处老村寨、一样样老物件,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情景,展现着红军战士与老区群众的“军民鱼水情”。
如何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长征精神?如何用好长征遗迹,为老区群众提升生活品质造福?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摆在于都县主官面前,亟待一一推动落实。
讲好于都红色故事,首先要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挖掘,让长征故事家喻户晓、代代传颂。在山峰坝渡口调研红色文化展馆时,黄法说,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收集整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各地要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积极打造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要引导群众深入学习革命老区历史,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不仅如此,在考察长征学院和长征大剧院项目现场时,黄法提到,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征学院、长征大剧院,把项目建成广大人民群众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努力打造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
讲好红色故事,目的之一是借助红色资源发展好旅游产业。在马安乡上宝祠堂群考察时,黄法表示,要统筹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推进红色旅游等产业发展,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此外,在长征学院项目建设现场调研时,黄法认为,要充分发挥于都长征文化品牌优势,加快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切实以项目建设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文旅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吃、住、行、游、娱、购”协同发展。
除了凝固的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文化演出也是展现于都红色文化、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形式。在了解长征大剧院演员排演工作时,黄法要求,要积极为排演人员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贴心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作为长征旅游产品的一项,相关演出必须做好做实。黄法表示,要通过成立临时党、团组织等方式,强化排演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确保排演顺利有序进行。另外,还要围绕“长征精神”这一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排演氛围,努力把《长征第一渡》打造成一场特色鲜明、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
做强红色研学旅行产业
在黄法看来,长征文化是于都的文化名片。用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于都知名度,让更多游客来到于都,了解长征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对于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展示好这张名片、打响长征文旅品牌,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十分必要。
在众多旅游产品中,研学游是一种可供游客沉浸式体验、深入体悟长征的方式。今年5月17日,于都研学旅行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于都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松柏出席仪式时致辞道,于都将更加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产业资源,做强以红色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产业,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让学生既能读万卷书,又能行万里路,对提升学生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李松柏介绍说,近年来,于都共开发了8条红色研学路线、8个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了30个现场教学点,全县共有研学机构17家,共接待学生和游客万人次,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的重要打卡地。
据了解,于都研学基地主题定位以红军长征历史为核心,联动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富硒农业自然教育、地方特色产业教育、户外运动拓展教育、现代工业产业教育、低碳环保科普教育等7大主题,构建“1+7+N”的研学阵地。研学基地共设计12门研学教育课程,单个基地基本接待量为~人/天,最大日接待量达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做好服务保障,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共同打响以长征文化为核心的研学旅行于都品牌。”谈起红色旅游未来展望,李松柏这样说。
以梓山镇潭头村为例,这是于都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年7月,潭头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村民纷纷加入,一同发展富硒食堂、民宿与红色研学旅游项目。
“我们要把长征故事继续讲下去,把乡村振兴起来。”潭头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年12月,潭头村已有户村民入股发展富硒食堂,17户村民办起了民宿。年,潭头村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接待各类研学游客6万人次,带动周边住宿、餐饮、购物消费等附加经济效益余万元。年,潭头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留言互动
读者对江西各地开展红色品牌建设有什么建议,欢迎扫描版面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