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304258/

10月18日,首届江西油茶文化节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于都县仙下乡富坑村钟继红油茶林基地,只见成片油茶树长势喜人,满树的白色油茶花随风飞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扑面而来。水泥地上晾晒的油茶果更是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于都县仙下乡富坑村低产油茶林基地

油茶产业既是绿色生态产业,又是强农富民产业,更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江西省于都县强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30.95万亩,引进江西绿中源、江西金龙山等22家规模化油茶种植企业,成立36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培育了绿中源、耕心堂、金龙山、君盛、森茂、凯丰、益人等一批亩以上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

创新开发模式激发动力

于都县林业局局长谢海荣告诉记者,“于都油茶产业发展基地规模大,油茶企业多,示范带动强,产业政策好,我们都充满信心。”

于都县林业局局长谢海荣接受记者采访

为让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于都县探索了5种产业开发模式。一是“五统一分”模式:即“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和收益”,以政府为主导,村组为单位,将分散的林地集中起来,将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农户组织起来,基地统建,利益共享。二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县22家油茶规模化种植公司采用与当地贫困户签订务工合同、吸纳农户在基地务工等形式,带动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低产改造+农户”模式:利用改造老油茶林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动员农户实施低产改造,实行财政扶贫资金普惠制奖补。四是“合作社+农户”模式:油茶企业依托现有基地组建合作社,吸纳基地所在村农户以林地或资金入股基地,合作社每年按保底收益支付给农户,确保农户长期稳定增收。

“钟继红这个基地算我们的第五种模式,也就是家庭农场模式,承包流转一部分土地,规模在亩左右,夫妻俩共同经营。目前我们很多都是这样的油茶种植基地,经营效果也比较好。”于都县林业局产业发展股的严海生告诉记者。据统计,该县共有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摆脱贫困,实现永久脱贫,如今油茶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让农民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在当地老百姓心中逐渐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如果要致富,就种油茶树;乡村要振兴,就种油茶林”。

推动科学种植油茶成“养老树”

科研滞后、资源分散是油茶产业发展的两道坎。于都县先后引进绿中源、金龙山等大型油茶企业前来投资,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县还在县工业园区专门规划了粮油产业园,用于油茶产业科研,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强有力的拳头产品。

钟继红夫妇家庭式管理经营油茶基地

同时,于都县与江西省林科院签订了油茶产业技术支撑协议,邀请油茶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到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一剪下垂枝,二剪交叉枝,三剪重叠枝……冬吃金夏吃银,油茶施肥的时间很重要……”短短两年时间,钟继红就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钟继红向记者展示油茶基地的相关机械化设备

“我这里正在建设赣州市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示范基地,前段时间我们买了很多机械化设备,修建蓄水池,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还正在安装油茶籽传输设备……”钟继红津津乐道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基地自赣州市政府下发《赣州市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市、县林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送科技下乡,深入基地面对面、手把手地对经营主体进行密度调整、整形修剪、品种优选、科学搭肥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基地油茶挂果、护果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年鲜果产量翻倍,亩产鲜果斤,亩产茶油29.6斤,、连续两年亩产鲜果达到斤/亩以上。钟继红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支持我们这些种植户,现在一年比一年增产,有一份收入在山上,油茶成了我们夫妻俩的‘养老树’了。”(徐晖摄影)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47.html